◆四川眉山市的三蘇祠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北宋著名文學家蘇洵、蘇軾、蘇轍的故居。 資料圖片

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後世又稱他蘇東坡。他是一位大文豪,作品受世人景仰。有一位大師級的學者非常欣賞和崇拜他,甚至替他作傳,這位就是有「幽默大師」之稱的林語堂先生。

林語堂在以英語寫成的《蘇東坡傳》序文中說,蘇東坡是個「不可救藥」的樂天派,是悲天憫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他是散文作家、大詞人,又是新派畫家、偉大書法家;他更是假道學的反對者、是佛教徒、士大夫;同時他也是一個「小丑」。

為什麼會說他是個「小丑」?因為林語堂覺得「一提到蘇東坡,中國人總是親切而溫暖地會心一笑,這個結論也許最能表現他的特質。蘇東坡比中國其他的詩人更具有多方面天才的豐富感、變化感和幽默感,智慧優異,心靈卻像天真的小孩。」

蘇東坡雖曾遭受那麼大的挫折,下獄受審,還差點被處死,但是他仍是那麼樂觀。「一蓑煙雨任平生」盡顯其自得從容的情懷,像一劑良藥,總能給人療傷和洗滌心靈。林語堂也說,自己的幽默感很大程度是受蘇東坡這位大文豪所影響。

世稱蘇軾為豪放派詞人的代表,這正表現出他那豁達的、無拘無束的性格。就算同一個格律、同一個詞牌,他也可以寫出不同的風格與神韻的詞章。他有兩篇《江城子》,同是曠世名篇,風格卻迥然不同。

狂放與哀傷同樣真摯

第一首《江城子》,寫於密州出獵時:

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捲平岡。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

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蘇軾每次遭受貶謫外放,都喜歡以「疏狂」自況,以「老夫」自居。寫此詞時年僅四十,正值盛年,雖鬢髮微有斑白,也不算老啊!這樣自況僅表狂放,也為下片中所提的「馮唐」作鋪墊。

他左手牽着黃驃馬(有學者指可能是黃犬),右手擎着獵鷹,一身獵裝,帶領千騎如疾風般捲掃上山崗,是何等的威風!為報答大家,挽弓射虎,有如當年孫權之勇姿。自貶謫以來,這樣熱鬧、威壯的場面,屬實不多。

痛飲數杯,興致勃勃,膽氣更壯。兩鬢微白,仍不失雄心壯志。希望朝廷不嫌我老,派人來宣召我回京效命。到時我會一顯身手,拉開雕弓,把天狼星也射下來,何況西夏呢?

蘇軾對這首作品頗為自得,在他予友人的信中曾寫道:「近卻頗作小詞,雖無柳七郎風味,亦自成一家。數日前,獵於郊外,所獲頗多,作得一闋,令東州壯士抵掌頓足而歌之,吹笛擊鼓以為節,頗壯觀也。」

此闋詞的確把他的傲氣表現得淋漓盡致,而「黃」與「蒼」就是修辭學上的「借代」手法。詞句中亦有表達自己懷才不遇、壯志難酬的境況,藉着出獵釋放豪情,把鬱悶情緒傾瀉出來。

不過,他另一闋《江城子》卻令人肝腸寸斷: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

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

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這闋詞是蘇軾悼念亡妻王氏而作。王氏賢慧聰穎,雅擅詞章。她十六歲出閣,嫁予年僅十九的蘇軾。少年夫妻,繾綣情懷,感情深厚。王氏經常在蘇軾身邊伴讀,或替夫在結交識人方面把關,留為佳話。可惜天妒紅顏,王氏在婚後十一年去世,只留下蘇軾和兒子蘇邁。

起首的幾句:「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已令不少有情人落淚。生死相隔十年了,想把思憶放下,又很難忘記。「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更令人傷心悲痛。人鬼殊途,只能夢中相見。這一晚,他夢中回到從前,回到千里之外的故居,見到正在梳妝的妻子。最慘的是「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兩人並無千言萬語去慰藉對方,無奈地只留下令人腸斷之松岡孤墳。

◆雨亭(退休中學中文科教師,從事教育工作四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