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人的校點本。內文照錄中文,序言則採日文。 作者供圖

黃仲鳴

前時在這欄寫了篇《第一篇三及第小說》,推翻了以前的論斷:《俗話傾談》非最早的一部。換言之,1990年代魯金和我寫的博士論文,都不確。

第一部應是《煲老鴨》,出版於光緒甲午年(1894),而《俗話傾談》則成書於光緒末年,約在1902至1903年間,兩者相差近9年。

1990年代末,我撰《香港三及第文體流變史》時,已聞《煲老鴨》這部書,可惜一直找不到,年前得到,看了,才知道它才是第一部。但是,此後是否還有「文物」出土,那就且看下回分解了。為什麼有此說?因為兩書是所謂「宣講小說」。所謂「宣講」,即是「俗講」後的「話本」,在晚清時,宣講十分盛行,印成冊子的相信不少,我們拭目以待可也。

《俗話傾談》成書後,邵彬儒有〈序言〉,文末說「書於覺世社」。魯金考證,覺世社是清末廣州一個民間組織,由一群商人組成,以提倡忠孝節義為宗旨,聘請口才好而有些文墨的人,到人多聚集的地方說忠孝勇義故事,這些人就是所謂「講生」。邵彬儒特別得到鄉紳的支持,到香山、佛山、廣州一帶開講,除了以三及第寫成的《俗話傾談》外,還有以文言寫的《諫果回甘》《吉祥花》等,這些文言話本我找不到,看不到。至於《俗話傾談》,幸有日人魚返善雄輯之易名為《廣東語小說集》(東京:小峰書局,1964),我才得睹。

《俗話傾談》是宣講文本,勸善懲惡,也是所謂「勸世文」,讀之也沒什麼樂趣。廣州俗文學研究者葉春生說,嚴格上這很難稱得上小說,因為有些篇章根本沒有故事,沒有情節,沒有人物形象,作者直接出來勸世說教。他舉例說:「開卷首篇《橫紋柴》寫一個兇蠻橫惡的被人稱作『橫紋柴』的婆婆,對盡心侍奉她的媳婦珊瑚橫加指責,百般刁難,最後逐出家門,但珊瑚依然一心向主,不願改嫁,作者大為感動,讚道:『忠孝節義,四字為萬古綱常,頂天立地人物。此四個字,如大祠、大廳之四柱,須用堅石,須用實木,自頭到腳,都要咁堅,都要咁實。』而對那些富婆,則勸她們:『家婆教新婦,理宜話亞嫂……粗衣麻布到來問候,便見規模,不用太為着意。如此說話,方是教道後生。』」

以小說觀之,實是「乏趣」。不過,該書一些篇幅還勾畫了當時社會的風俗畫面,反映了官僚腐敗的嘴臉。全書九個故事,用「似綴實續」的結構編成;粵語分量重,在三及第流變過程中,十分重要。至於《煲老鴨》,也屬宣講小說,不過,《煲老鴨》是單一故事,篇幅較短,粵語可觀;可惜講生或作者何人已難考了;是否屬覺世社中人,也無從追究。

葉春生指「很難稱得上小說」,這固然有道理在,但我認為,稱之為「宣講小說」、三及第小說,那是可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