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憂鬱》的繪畫。(劉征 攝) 作者供圖

劉 征

最近武漢K11在展出法國當代藝術家Romain Bernini的油畫若干,提名為《伊甸園島:魔術師、漫遊者和觀星者》。我是第一次看這位藝術家的畫展,不過看資料,他已經聲名鵲起很久了。他的繪畫風格有些偏陰鬱,藍黑色調為主基調,題材多為叢林或者自然當中的人。很有點神秘主義的味道。我忽然就發現神秘主義是現在最流行的藝術形式了。前不久的《沙丘》有一種神秘主義的氣息,《封神》也是。它的特徵是黑暗籠罩一切,令所有的事物晦暗不明。進而,我們就不得不開始探索起靈魂本身來。確切地說,是探索靈魂本身當中那些未知的部分,這與啟蒙運動以來倡導的理性主義和光明世界相反。在神秘主義當中,那些失控的、無法解釋的部分以特徵的方式被原原本本地表達出來,並且,不試圖給它一種解釋。所以,神秘主義最適合拿來展示內心世界。或者用來表達存在本身,因為只有不是生產的、無法解釋的存在才最能夠體現存在的客觀性。

Romain Bernini的油畫就是這樣的風格。在觀看他的油畫時,叢林並不是那麼涇渭分明地把一棵棵樹都獨立出一個鮮明的輪廓,而是通過用一種暗色把樹葉和樹幹都浸潤到一起。就好像傍晚的密林,暗影隨處可見,填補了樹與樹之間的空隙,讓它們看起來黑乎乎的。這時的樹木不像是從土地當中生長出來,像是從黑暗的不可知當中升騰起來的一股氣,在離開本源以後就愈來愈微弱,幾乎成了一種隱約的、飄搖不定的存在。我那位同行的漫畫家朋友因而很不喜歡這些繪畫,覺得它們太拖泥帶水了。他自己的繪畫喜歡採用線條,然後把人物放在各種線條組成的刀鋒當中,衣角是刀鋒,頭髮是刀鋒,權杖是刀鋒,再為這些刀鋒塗上亮光,人物在各種尖銳當中隱蔽起來,就像我們現在常常看到的那些賽博朋克的機械風格。

不過Romain Bernini卻是神秘主義的。他繼承了法國人熱愛自然題材的傳統。不過不是印象派那樣用風景反映內心世界,他是在描述自然的神秘莫測本身。在他的繪畫當中,自然帶有一股吞噬一切的力量。跟敏感和死亡有關。敏感的是枝丫的纖細和稀薄的光線產生的效果,死亡是籠罩着的黑藍兩色帶來的。

若說像,它像是《溺水的奧菲利亞》的反義詞,莎士比亞描述的那個場景是:「她的衣服四散展開,使她暫時像人魚一樣漂浮在水上,她嘴裏還斷斷續續地唱着古老的歌謠,好像一點不感覺到處境險惡,又好像她本來就是生長在水中一般。」米萊的這幅畫最能夠體現宛若生者的感覺。這生是自然的靜謐和生機感染和提升了一個死者,讓她整個人永生了。Romain Bernini的自然也具有一種力量,卻不是生機的力量,是隨時準備吞噬一切,把一切都拖向未知的力量。

我最喜歡這次展覽的一幅繪畫叫做《憂鬱》,它像是描繪了一個井底之蛙的處境。在一個洞口有一輪圓月,洞裏是一潭池水,月色映照到池中,就像一個巨大的眼簾凝視着你。你所能接觸到的亮光僅從別處而來,你卻身處無盡的黑暗。就像是陰鬱版的《斷章》:「你站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的人在樓上看你。明月裝飾了你的窗子,你裝飾了別人的夢。」這巨大的外在是一個無法違抗的大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