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肯定拾荒者工作及實際幫助

◆為拾荒者設立登記制度,由環保署聯同關注拾荒者機構組織設工作小組,制訂定義拾荒者的指標以方便登記系統運作

◆政府與拾荒者或關注拾荒者組織建立夥伴關係,提供配套以便拾荒者進行清理與回收

2. 建立友善對待拾荒者社區

◆在拾荒工作頻繁地點設回收空間,並活化空置政府用地,設手推車停泊區

◆連結商戶容許拾荒者在限定工作時間內擺放手推車和整理回收物,或容許拾荒者收工後擺放回收車在店內

◆建立有價回收資料庫,方便公眾查閱區內回收資訊並將回收物交拾荒者處理

◆舉辦讓市民與拾荒者互動的關懷活動,令市民和商戶更了解拾荒者在社區的角色

3. 加強外展支援

◆提供行業支援,發放行業資訊,讓拾荒者了解回收業與環保政策最新狀況,以適應行業轉變

◆提供職安健支援,連結社區物理治療和中醫服務,以達至預防、舒緩或治療的效果

◆推動回收友善社區,並聯繫社會資源,協助建立支援網絡,解決生活上的困難

4. 提供再就業及晚年規劃服務

◆提供職業培訓、就業諮詢和就業機會,幫助有需要的拾荒者轉換到其他有穩定收入和有前景的工作

◆加強長者晚年規劃服務,助拾荒者為日後退休生活未雨綢繆

◆檢討整體增加長者的退休保障水平,包括設全民養老金制度,讓長者安老

資料來源:拾荒者福祉關注組 整理:香港文匯報記者 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