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 美國多間大學親巴勒斯坦示威學生在今次抗議活動中都提出訴求,呼籲校方與支持以色列的企業斷絕資金往來,包括停止接受相關企業的捐贈,以及不再利用大學信託基金投資這些企業獲得回報。美英媒體指出,與過去校方處理類似事件不同,多間大學今次以種種理由堅決拒絕學生們的訴求,相當於降低迅速解決大規模抗議的可能性。

在耶魯大學,學生們呼籲校方從支持以色列的軍用武器製造商處撤資。然而校方表示,只有當企業業務造成「嚴重社會傷害」,校方才會撤資,揚言企業為已授權的軍售製造武器,不會達到撤資門檻,「這種生產軍火是用於支持社會必要用途,例如執法行動、維護國家安全。」

哥倫比亞大學信託基金諮詢委員會,早在今年2月就拒絕學生們的訴求。委員會聲稱,哥大有多個附屬機構和校友都支持以色列,校方在撤資問題上「未有廣泛共識」。相較之下,哥大過往從石油及天然氣公司撤資時,幾乎暢通無阻、未受任何反對。

紐約大學學生呼籲校方全面披露信託基金投資去向,但學校發言人貝克曼辯稱校方投資目的是為「最大限度提高回報」。對於學生們不滿亞馬遜、Google、微軟和洛歇馬丁等公司與以色列政府合作,許多美國的大學也以「要求不盡相同」、「涉及範圍過廣」等理由駁回。

英國《衛報》指出,在1970年代至1980年代,美國許多學生成功施壓校方,切斷與支持種族隔離政策企業的經濟聯繫。另外,在學生們的抗議下,約250間美國教育機構都承諾中止對化石污染企業的投資。不過對於今次抗議浪潮,美國《華爾街郵報》引述加州大學「打擊校園反猶太主義組織學術參與網絡主席」尤多辯稱,「要做到準確與公平地撤資,會非常困難。」

耶魯大學捐贈基金投資委員會前主席艾利斯則認為,撤資運動即使成功,也很難改變相關企業的政策,「如果學生們改為向相關公司致函、雙方召開特別會議,或許效果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