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冀平認為,聚焦大灣區是香港影視創作人才最好的求變途徑。 胡若璋 攝
◆劉偉強冀大灣區能有部門統籌粵港澳「三兄弟」共同創作。胡若璋 攝

當港產片、粵產片在票房失靈的漩渦中一同搏擊,粵港澳大灣區的融合發展迎來第一個五年節點時,是否有必要提出「大灣區電影」這一影視地域概念?

大灣區影視高質量發展的代表作電影《克什米爾公主號》今年內將開拍,擔綱編劇的何冀平此前在廣州接受香港文匯報專訪時指出,香港作為曾經的「東方荷里活」,在影視生產創作這一塊傳統優勢依然強勁,但現實問題也很明顯:香港影視界缺乏像內地一樣的統籌機制,所以會經歷一些低迷期。

「現在我們也看到香港影視在慢慢回暖,其實就是因為和內地相融互動,很多新港片還是靠內地觀眾買單。」何冀平認為,粵港澳大灣區都有心謀劃影視高質量發展,香港很多專業人才也都希望為大灣區創作新的故事。

當下港產片面臨武俠、警匪這些類型片過時的挑戰,業內也都在思索創新求變。何冀平提醒說,聚焦大灣區對於香港影視創作人才尤其青年人才來說,是最好的一個求變途徑。道理很簡單,人文相親的大灣區內城市群,可以令香港影視人才拓展視野和題材,也能很好地去找到那些有陌生感的新鮮故事。

「在熟悉裏找陌生感,是影視精品創作的一個小技巧。」何冀平耐心分享說,當下情感的交融就是大灣區的主旋律。當然,大家也不要一說「主旋律」就有嚴肅正統的成見。其實,外鄉人到異城生活和工作,在追求成功的路上,這種情感是當下融合的主旋律,但創作的方式也可以很廣泛。

趙夢菲稱影視創作需要有氛圍

廣州市電影家協會副主席兼秘書長趙夢菲,近年一直努力推動穗港兩地影片的展映交流互動。在她看來,廣東連續22年作為全國影視的第一票倉,這些都是觀眾自發的買單和審美行為。這些年,不管是廣東還是廣州,都希望借助「第一票倉」的優勢去發展粵產電影,也不斷在吸納優秀的影視創作力量到廣東發展。

廣東電影消費實力雄厚,香港生產製造的傳統優勢依然不容小覷。趙夢菲認為,在大灣區時代,廣東如何引入香港影視生產創作系統,這種共建發展前景和機遇其實已經擺在面前。何況,僅大灣區內城市群本身就能形成一個獨特且廣闊的影視消費市場以及嶺南文化有待深挖的寶藏資源庫。

劉偉強倡統籌「三兄弟」一起創作

近期多次現身廣東的導演劉偉強也說,不管是內地電影還是近期大家聚焦的大灣區影視高質量發展,其實都離不開好的人才隊伍和項目的長期計劃。一部好的影視作品,需要集思廣益去找到適合當下創作的方式方法。回到執行層面,他冀望在大灣區能有一些「頂層設計管理」,統籌粵港澳「三兄弟」一起去創作,而不是現下這裏拍拍,那裏拍拍,零零散散的一些狀態。「我們可以借助大灣區的發展契機,在影視創作上去做一些成氣候的事情。」劉偉強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