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居》郵票(1986-1991)

被日本《郵趣》雜誌評為「世界最佳郵票」的《民居》普票,共21枚,其具有濃郁的地方特色,別致的建築造型,集知識性、觀賞性、普及性為一體。上期專欄寫道,中國傳統民居依據地理位置與氣候條件的差異,可劃分為四個不同的地區類型。這次為大家介紹北方地區、西南地區以外的另兩個地區。

3. 長江沿岸地區,主要包括華中、華東等地區,即人稱「江南水鄉」。這一地區人口稠密,留存下浩如煙海的個性強烈的傳統民居建築,展現出一幅 「小橋、流水、人家」的水鄉生活圖景。

湖南民居建築平面多由前後兩個一明兩暗的3間房組成,單體採用「三間四架」、「五柱八棋」的典型構架。中為內院,植以花木。房屋空間高敞,青瓦白粉牆,山牆一般為風火牆,高出屋脊。

如:湖南民居(3分)、江西民居(2元)

江蘇河網密布,降雨量大。江蘇民居屋檐較寬,院子圍以高牆成封閉式,以減少太陽照射。外觀粉牆灰瓦,色調淡雅。一般為2層樓房,穿斗式木構架,並建有閣樓。不僅房屋前後開窗,院牆上也開漏窗,以利通風。

浙江境內丘陵起伏,炎熱多雨。浙江民居隨地勢而建,房屋結構常用穿斗式木構架。細長的木柱裸露外面,牆壁用木板圍成,窗洞上裝飾着花格。屋頂上面朝河的閣樓和3層樓的處理,使整個造型有虛有實。

如:江蘇民居(4分)、浙江民居(1.10元)

上海的舊住宅以里弄「石庫門」最具代表性。內部道路有總弄、支弄,大片住宅沿支弄成排布置,互相毗連,每戶則獨門獨院。外門為黑漆石庫門,內有小天井,供通風採光。房屋2至3層,底層是客堂、廚房,樓上是臥室,頂層有閣樓和曬台。青瓦坡屋頂、正立面和牆頭、大門等處作簡單裝飾。

如:上海民居(20分)、安徽民居(30分)

安徽民居一般以三合院或四合院為基本單位,多為各種造型的二三層樓房,樑柱步架結構。院落內有天井,各室門窗都面向天井。

4. 東南沿海地區,包括華南、台灣地區等,是中國依山臨海、氣候炎熱的地區,民居建築別具一格。

福建土樓形成於宋元,成熟於明末、清代和民國時期。福建土樓的形成與歷史上中原漢人幾次著名大遷徒相關。北方戰禍頻仍,當地民眾大舉南遷,形成了以閩南話為特徵的福佬民系和以客家話為特徵的客家民系。長期以來客家聚族而居,形成幾百座龐大的群體住宅、古堡式的大圓樓。福建土樓所在的閩西南山區地勢險峻,人煙稀少,一度野獸出沒,盜匪四起。聚族而居既是根深蒂固的中原儒家傳統觀念要求,更是共禦外敵的現實需要。福建土樓多具完善的防禦功能。其外牆厚一至二米,下面兩層為倉庫、廚房、雜用間,不開窗,3層以上住人。中央建堂供族人公用,並有深井供水。僅有的堅固大門一關,土樓便成堅不可摧的堡壘。

2008年福建土樓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專家們指出,中國「福建土樓」獲得通過的原因是,它是東方血緣倫理關係和聚族而居傳統文化的歷史見證,是世界上獨一元二的大型生土夯築的建築。

如:廣西民居(15分)、福建民居(1元)、台灣民居(90分)

台灣城鎮住宅都是獨家獨院,農家多用三合院,房與房之間用回廓互相串通,以避免日曬雨淋。屋面前後兩坡落水,屋脊屋角向上翹起,屋檐牆壁、門窗飾有花紋並塗以彩色。

◆文:李毅民(高級工程師、中華全國集郵聯合會會士、《收藏》雜誌原主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