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德富稱,香港是內地影視宣發走出去的試驗田。受訪者供圖
◆蔣德富(中)參加香港電影發展局舉辦的開拓內地電影市場主題活動。 受訪者供圖

內地電影赴港上映,從CEPA實施至今20多年來,已經有了很多質的飛躍,但要實現好的市場票房成績,還有許多難關要闖。內地電影如何一步步開拓香港的票房市場?作為和香港影視業界攜手發展超20年的資深電影人,博納影業行政總裁蔣德富直指,隨着內地電影的成熟發展,內地和香港的電影人需齊做好兩大功課:內地影視同仁在創作作品時就需重視香港市場,並準備更精準的宣發和營銷方案,同時也需香港業界同行主動引導觀眾對內地電影的關注,冀藉此令內地電影快速走出在港遇冷的難題。華語電影可通過香港「走出去」或「走進來」,香港作為「橋頭堡」的角色擔當只會越來越明顯和重要。◆香港文匯報記者 胡若璋

蔣德富接受香港文匯報記者專訪時表示,在過往20多年和香港電影人的「文化融合」中,「博納+香港」的模式成功走出了自己的主旋律商業大片路徑。「隨着內地電影的成熟發展,在這些影片的製作和宣發過程中,我們對香港觀眾的需求也越來越了解。」聽到像《熱辣滾燙》影片能夠在香港取得相對不錯的排片,蔣德富期待且相信,後續會有越來越多的內地影片可以獲得香港各大院線的青睞和觀眾的喜愛。

籲在港展示內地電影榜單指數

就以影片的發行模式來說,內地的發行、放映模式在內地互聯網平台發展參與下,過去十年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而香港院線發行管理的傳統優勢也經住了時間的考驗。在兩地差異化的市場環境中,蔣德富呼籲內地和香港影業的同行要一起做好兩個功課:其一,內地影視同仁在創作作品時,就需要重視香港市場,考慮香港觀眾的一些口味偏好,在創作時就去強化這個中外文化交融市場,國際化且多元化的特質,電影歸根到底是商品,不管是香港、澳門以及其他國家地區,每個地方都有各自的文化本體的需求問題;其二,在香港市場的發行放映排片路徑中,也需要香港業界同行去主動引導觀眾對內地電影多點關注。

蔣德富說,市場的繁榮一定需要多元差異。過去香港能看到精彩的本土影片,也能第一時間感受外來大片的炫目和衝擊,隨着內地影視製作不斷成熟發展,香港也可以多設置一些關於內地電影的「指數」,讓內地電影人也了解香港有多少人在關注哪些類型的內地電影。

「我覺得這一種關注就代表着香港對內地的一種文化關注。」蔣德富強調說。而內地業界也在對香港影業持續信任和加碼,今年3月的香港國際影視展上,阿里影業投遞50億港元提振香港影業信心,也宣布在港成立全球第二總部。蔣德富也積極期盼,香港影視市場一定不止50億元的規模,也可以完全有信心去夢想500億元這樣的更大的目標。他透露,博納影業當下也正在通過一個個項目去夯實和香港影業攜手發展的目標和信心。

博納授權本地影視公司在港發行

內地電影開始有營銷的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1994年引進的大片《亡命天涯》,這部片子與其一同引進的營銷宣發模式打開了中國電影人的新視野;轉眼2002年學習借鑒荷里活營銷宣發模式的《英雄》華麗登場,讓內地電影人感受到了一個完整的營銷運作模式所激發出的巨大市場能量。自此,影視營銷宣發也成為電影製作生產上架全流程中重要的一環。

近年,隨着內地電影產業整體規模的升級,影片的營銷資金投入比例也逐年提升。有業內人士向記者透露,從2010年《讓子彈飛》開始,一部影片的宣發經費可以達到總投資的三成以上,再逐步發展到六七成的分量,可以說,電影宣傳和營銷已經成為電影產業名副其實的發動機。記者翻閱香港的十部高票房內地電影榜單,博納影視攜手香港電影人製作生產的《長津湖》《十月圍城》《紅海行動》皆位列前茅。

「博納的影片主要授權香港影視公司代為在港發行,他們最了解我們想做什麼,他們也知道這個片子能夠做到什麼效果。」蔣德富說,過往的經驗顯示,和香港業界合作,比博納直接授權給一些荷里活或者歐盟的電影代理發行公司效果會更好。他進一步指出,電影在港的發行或者說進一步走出去的海外發行,涉及各個地區的文化差異程度,香港作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擁有許多熟悉海內外市場規則制度的影視專才。「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過去和香港影視界的合作,也令大家更加熟悉內地電影和本土以及海外市場的關聯需求。」

回到電影的營銷方式來說,全國統排的特色使營銷方案較為統一,但過往很多影片在大灣區已經在試行區域精準營銷方案。廣東作為全國連續20多年穩居第一的票倉,片方自然會投入時間、精力和資金去做更為精準的的宣發方案。近幾年不斷倡議的分線發行制度,去年以來已經不斷在試水,蔣德富也期待這些調整帶來的新面貌。「這意味着未來,一些中小成本電影在大灣區內也能針對粵港澳三地不同的目標觀眾群去做更加精準更進一步的營銷方案。」他稱,香港中西薈萃,觀影人群多元且國際化,也是內地影視宣發走出去的試驗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