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昌寧談到,廣東電影行業協會已經和香港影業開展了許多對等的影視推廣活動。

港人北上消費的熱潮中,到內地觀影也都成為一件時髦事。「不知這部影片會不會在香港上映?先睹為快。」加上港客不止看中內地影院觀影平靚正的高性價比,也有不少港人大手一揮「300元」看場《消失的她》亦或是近期在港上畫的《熱辣滾燙》。這個現象在蔣德富看來,是香港和內地的交融中,不少年輕觀眾已經能相互玩「熱梗」,這其實就是一次次文化的共振,「現在青年的文化融合貫通性很強,社交生活中的相互需求依賴性也很高。」

正在北京電影節忙碌的蔣德富抽空和記者分享了一些他近期和香港電影人的交流和討論。比如,不少港產片在內地票房失靈,大明星、大製作也輸給小本電影,身邊有很多香港電影人在反思,香港的一些傳統武打片,這些偏傳統敘事結構的電影,在內地市場也十分疲軟,如何創新拍攝和內容創作,也是他們在不斷探索的。「香港市場票房體量偏小,內地市場如果不能繼續增長,香港電影就會陷入一個麻煩境地。」做過製片、統籌過發行、營銷宣傳,在影視產業鏈上的各個重要崗位都有過一線經驗的蔣德富認為,還是要從文化融合和文化自信中找到創作密碼。

「電影歸根到底也是商品。成功實現發行和營收,才會有下一部影片的順利投入。」在博納影視的創作初期,大家逐漸有共識:即使是中小成本電影,香港導演也不能只拍給香港觀眾看,也需要讓內地觀眾喜歡;內地生產製作的電影,不能只關心內地市場,也需要了解香港關注且能喜歡的內容。惟有這樣的結合,才會讓影片既有社會效益也有經濟效益。

廣東省電影行業協會會長黃昌寧此前接受記者採訪時也談到,過去20多年,尤其是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建設的五年來,廣東電影行業協會已經和香港影業開展了許多對等的影視推廣活動。例如,每年借助一些展映周,令香港的一些優秀電影在廣東集中展映;同步,廣東和內地的電影也集中去到香港展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