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子珍

神舟十八號載人飛船將於今晚發射。國家航天科技成就豐碩,是祖國綜合國力和整體科技水平提升的集中體現,港人為此感到自豪。香港長期以自己的科研所長,為國家航天科技發展作出巨大貢獻,國家航天科技事業也高度重視香港的獨特作用,給香港創科發展帶來重大機會,增強香港由治及興動能,促進兩地高質量發展。

香港具備雄厚的基礎科研實力,本地大學科研團隊屢次參與國家航天任務,支持國家航天科技發展,包括提供研發產品、參與太空實驗、參與預備航天員選拔等。香港理工大學團隊研發的「落火狀態監視相機」,為國家首個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提供支援;香港中文大學的大豆研究項目,隨國家「天舟六號」及「神舟十六號」飛船升空,成為香港首個在太空進行的農業科學實驗。國家期待航天發展有更多香港貢獻,是對香港科研水平和能力的認可、信任。

航天項目香港貢獻愈來愈大

特區政府對本港大學的航天發展也寄予厚望,特區政府透過「創新及科技基金」支持各科技範疇的研究及發展,包括很多領域比如電子學、材料科學等等都與航天科技產業息息相關;在特區政策的推動下,本港在航天事業的人才培養步伐加快,例如提供研究經費,鼓勵本港大學的學者進行高質素的科學研究,支持本港在航天技術方面培養學術研究人才,本港3所大學開辦有培訓航天專才的本科及碩士課程,每年有不少於100名畢業生;政府持續在學校推動STEAM(科學、科技、工程、藝術及數學)教育,資助中小學舉辦與資訊科技相關的課外活動。此外,為了吸引更多傑出的國際科研人才來香港工作和發展,特區政府在2021年6月推出「傑出創科學人計劃」,壯大本地的創科人才庫。香港理工大學校長滕錦光表示:「香港科技界有能力在國家太空探索及科研發展上擔當重要角色。」

國家重大航天項目中的香港元素、香港貢獻愈來愈大,根本原因是國家一以貫之的重視和支持。包括登陸火星等一系列國家重大航天項目,國家都與香港的大學、科研機構保持長期而密切的合作,這給香港帶來以科研產品及人才貢獻國家航天發展的重大機會,也為香港創科發展開創無限可能。在日前舉行的神舟十八號載人飛行任務新聞發布會上,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新聞發言人、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副主任林西強介紹中國第四批預備航天員選拔情況。他表示,目前首次在港澳地區選拔載荷專家的工作已基本完成,不久將正式對外發布相關信息;中國載人航天工程代表團多次訪問香港,與港人分享航天故事,在港掀起航天科技潮,充分體現中央對香港的厚愛和支持,也是對香港發展航天科研、建設成為國際創新科技中心的有力鼓舞。

神舟十八號發射標誌着國家在航天事業發展進入全新階段,也將為香港創科發展帶來更多機遇,香港應積極發揮優勢、對接國家所需,特區政府主動與國家有關部門溝通合作,為本港科研人員參與國家空間站實驗項目、發展香港航天產業積極爭取機會和支持,拓展本港創科研發、製造的空間,為本港產業升級注入強勁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