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沒觀看這部影片的時候,就為這麼美麗的片名所吸引。什麼是「遠去」,是生命中漸漸消失的東西,意味曾長期地或重要地存在過,而歷史的腳步是不斷向前走。我們如何看待這個歷史性階段?如何接納在建設現代文明中所要面對的轉變。是樂觀還是悲觀?

《遠去的牧歌》作為一部飽含過去、當下和未來的文化傳承與生存思考交集的故事片,她僅僅是文藝欣賞或宣傳國家發展戰略需求嗎?我認為不是。她涵蓋了人類的生存問題,哈薩克族是新疆的,新疆是中國的,中國不可能獨立存在。恰恰相反,中國是世界同時也是影響世界最大的國家之一。這篇影評和別的不一樣,它必須理清這樣的思路。

《遠去的牧歌》在說什麼?以胡瑪爾(海拉提哈木飾)老人為焦點,他是影片的脈絡也是精神主線導讀。他生活在這樣的環境幾十年,他習慣了風寒雪暴的侵襲,他從小跟着父輩「轉場」,長大以後他也習慣帶村民「轉場」。他的孫女博蘭古麗就是在「轉場」途中由幾匹駱駝和一塊氈布組成的「產房」裏誕生的。在北風呼嘯、白雪皚皚的原野,一個產婦就這樣產下她的嬰兒。這是一個民族世世代代都經歷的場景。這一幕是震撼的。但這不容得你來抒情,這是非常殘酷的生活環境。難道他們樂此不疲如此顛沛流離和舟車勞頓?在冰雪與沙漠的遷徙中,人畜相依。野狼與風暴是不可預知的風險與災害。許多在風雪交加的日子,人們為了保護畜牧,他們難免會在途中喪失生命,這不是某個單一家庭的問題,而是每戶都可能遇見的災難。在這般利益得失與生死攸關的糾結中結下「仇怨」。但同時也必須有互相扶持、克服困難的精神。這是許多遊牧民族共有的精神特質。

社會在發展,他們如何尋找出路?劇中哈迪夏(瑪爾江巴依吐肯飾) 是失去丈夫的女人,因為丈夫哈山為救大夥的牧群而失蹤,因此對胡瑪爾大叔有了怨恨。影片通過她的大兒子巴彥和小兒子杜曼之間的矛盾激化體現了大趨勢的轉折與發展方向。他們看見村裏的孤兒羊皮別克懂得以賣羊絨羊皮來發家致富,第一個成了村裏買得起高檔轎車的人,很多人羨慕他,也造成了杜曼的老婆吵架要和杜曼離婚,原因就是家裏太窮了啥都沒有。這就逼得杜曼要離開家人到外做買賣生意。當然,可能生活質量是改善了,但並不代表從此有幸福的家。而胡瑪爾面對政府為牧民建造了定居房,一面感到欣慰,一面感到很惆悵,這是意味要告別祖祖輩輩習慣的遊牧生活。他久久凝望着天空,眼裏的光如那隻陪伴他的鷹,他熱愛這遼闊的藍天和草原,獵槍也是小時候從爸爸手裏接過來的。當他想到以後不能再打獵,不需要靠獵鷹幫他獵食,不用每天在草原上牧羊為生。尤其不用為了避開風暴而頻頻「轉場」,他一下子心裏空蕩蕩,難以接受這麼大的改變,甚至產生了很大的失落感。但他是生活的智者,他明白社會在發展,人們的思路也要適應並跟隨國家的發展戰略而前行。他把心愛的老馬和鷹放回大自然中,讓牠們得到自由和更豐厚的滋養。

故事是短暫的,而他的歷史意義值得我們記住。從影片的拍攝來說,那幕騎馬追汽車的場景真是完美絕塵。除了新疆這樣美麗遼闊的土地,這種震撼的效果其它地方很難做到。這是類似紀錄片的巨作,為後人留下了一筆豐厚的精神財富。

何佳霖,詩人作家。中國作家協會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