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祖星
內地大片香港與內地票房比較

內地很多票房冠軍電影在香港上映的票房情況與內地可謂天壤之別,業界人士對此十分關注,從各個角度提出自己的分析:有人認為是兩地文化差異導致「水土不服」,香港觀眾對內地片興趣不大;有人認為香港電影票房總體都不佳,港人熱衷北上消費;也有人認為是發行公司宣傳力度不夠,很多港人不熟悉內地電影演員,連電影上映期都不知,戲院排片少等。博納影業行政總裁蔣德富直指,近年香港電影在內地票房也失靈,內地電影在港票房同樣遇冷,面對這些難題,香港和內地的電影人需齊做好功課,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使華語電影快速走出異地遇冷的困境,逐步實現「異軍突起」。華語電影可通過香港「走出去」或「走進來」,香港作為「橋頭堡」的角色擔當只會越來越明顯和重要。

內地電影香港票房遇冷已成普遍現象,例如《滿江紅》《長安三萬里》《堅如磐石》等在內地的票房以億元計,在香港則以百萬甚至十萬計。內地演員賈玲自導自演的電影《熱辣滾燙》在內地共計獲得34.6億元人民幣票房,然而在香港由索尼發行上映至今獲得超500萬港元票房。從《毒舌大狀》創下1.15億港元票房可見,香港市場有過億票房的潛力,收500萬票房只是不到十分一,實令人失望。導致內地電影在港上映遇冷的背後原因是什麼?有業內人士分析指出:首先內地電影在香港宣傳力度不夠;其次是內地電影在香港戲院排片場數少,放映時間不合理;最後是兩地發行時間差太遠,導致港人可以從不同渠道率先觀影。 ◆香港文匯報記者

丁寧、李慶全

內地演員應多來港會觀眾

香港電影製片家協會主席、香港影業協會理事長洪祖星從事電影發行工作幾十年,他接受香港文匯報記者訪問時表示,一部電影要在市場上有好票房,除了片好,宣傳廣告也非常重要。宣傳廣告做得不好,再好的影片也難得好票房。然而目前香港上映的內地電影很少有導演及主要演員來港宣傳。「這對一部片的影響很大。這些演員、導演在內地很有名氣,但是香港觀眾不認識他們,也就不會主動去戲院看他們的作品。如果他們可以來香港做首映禮宣傳,讓這些導演、主要演員來和香港觀眾見面,多開傳媒記者會,通過報紙、網絡等各個渠道進行宣傳,一定能吸引更多港人去影院觀看。」

這也反映了香港發行商對內地電影信心不夠,不敢投入太多費用進行宣傳排片,這就引發了惡性循環。洪祖星說︰「香港宣傳一部影片的費用大概300萬,發行商擔心收不回成本,所以就不會花這筆錢。希望未來內地電影公司和製片人能更重視這個問題,多和香港發行公司保持聯絡,簽約時也要注意發行時間和方式等。如果香港公司因為信心不足不敢做大發行,那麼內地電影公司在內地發行上已經成功,是否能拿出更多資金來香港做宣傳?有關政府部門是否能補貼內地電影在香港和全世界的發行費用,促進影片進一步向全世界推廣?這都是下一步可以發力的方向。」

同時,大部分內地電影在香港的上映時間、排片放映時間及場次也不合理,《熱辣滾燙》今年2月10日在內地上映,但是卻在3月16日才在香港上映,相差一個多月。洪祖星表示,如果一部電影在內地上映很長時間後才在香港上映,已經有很多觀眾提前通過各種渠道觀影。「現在網絡這麼發達,某些電影前腳剛上映,後腳觀眾就可以在網絡上看到,這會影響觀眾入戲院觀影的興趣。排片應該盡量貼近內地上映時間,最好內地上映一個星期後就能在港上映。」

冀成立大灣區電影發展局

兩地觀眾是否存在文化和審美觀差異,從而影響觀影的選擇?洪祖星則認為這方面影響不大。「現在內地電影都有很濃厚的商業價值,對香港觀眾來說沒有觀影門檻,沒有什麼特別的文化差異。香港人也沒有特別喜歡或不喜歡哪種類型的片,只要符合口味就會去看。不會說某個題材一定可以盈利,某個題材一定會虧本,最終還是要看影片的質量。內地電影遇冷主要還是發行和宣傳問題。」

洪祖星又提到,現在香港影人去大灣區拍電影的機制不夠完善。「一直提倡香港電影人要去大灣區拍電影,說了五六年了,現在也沒有人去。歸根結底還是程序問題,香港影人去大灣區拍電影,要先送劇本到北京審查,拍完還要再審查後才能發行,過程持續五六個月,太久了。電影和其他文藝推廣活動不同,例如粵劇到大灣區去做新聞發布會和宣傳表演,只要廣東那邊批准場地,不用去北京批准,這對香港文藝界幫助很大。但是電影不一樣,對很多香港影人來說,去大灣區拍電影,不如直接選擇兩地合拍。」

他補充道:「未來應該有直接的聯絡人,比如成立一個大灣區電影發展局,能直接在大灣區做審查,廣東有很多題材可以拍,拍完後能直接在大灣區發行。希望相關部門能仔細考慮,形成更完善的條件機制,使更多香港影人選擇到大灣區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