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部分小型餐廳已轉用替代餐具。香港文匯報記者黃艾力 攝
◆獨立包裝的紙吸管。香港文匯報記者黃艾力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郭倩)香港文匯報記者昨日下午亦到旺角一帶直擊餐廳「走塑」情況,發現大部分小型非連鎖餐廳仍然提供即棄塑膠餐具,而小部分採用替換性餐具的店舖多數亦僅限於改用紙質吸管。有店主慨嘆,改用可替代餐具令成本增加是最大障礙,「紙吸管的成本是膠吸管的5倍,刀叉羹的成本亦提升10%至20%,若全部成本由我承擔便更難經營下去;轉嫁至食客又會走客。」亦有店主反映,未有供應商向其介紹替代產品,「見有供應商向一些大型餐廳介紹,卻忽略小型餐廳,相關支援仍不足。」

不少連鎖餐廳和大型餐廳在法例實施前一至兩個月已為「走塑」做好預備工作,首階段對規模較大的餐廳而言,因其預算較充足,故遇到的困難不算多。然而,在經濟環境不景氣的情況下,對於一些經營處境已岌岌可危的小型餐廳而言,改用替代性餐具成本的提升又是一個打擊。

「西記粥粉麵館」是位於太子道的一間小型餐廳,該店昨日並未提供替換性餐具,收銀前台則有一些紙質飯盒、紙質刀叉等替代餐具的樣品。店主鄭小姐表示,由於店內還積存部分塑膠餐具,故會待該批餐具用光後才改用替代餐具,「計算過剩下的塑膠餐具數量,大概還能用兩個月。」她表示,早前有供應商向其推廣和介紹過替代餐具產品,「種類繁多,價格有貴有平,但最平的新餐具也比塑膠餐具貴。」

店主:紙吸管貴膠吸管5倍

鄭小姐坦言,成本增加是最大障礙,「成本增加得最多的是吸管,紙吸管比膠吸管貴5倍。」她續說:「我經營的只是小本生意,『走塑』和垃圾徵費都會令經營成本提高不少,如果全部成本由我承擔,那生意很難維持下去。但倘若讓全部或部分成本由顧客承擔,我相信會少了不少顧客,生意同樣難以維持。」

在兩難困境下,鄭小姐希望顧客亦能培育環保意識,「如果顧客能夠主動『走餐具』、自備器皿裝外賣,問題就會得到解決。」

小店:未有供應商介紹可替代餐具

另一間售賣蛇羹的小店,亦同樣繼續使用即棄塑膠餐具。店主陳女士說:「此前從未有供應商來向我介紹可替代餐具,但我見有供應商會向大型餐廳介紹。如果沒有供應商來向我介紹,其實我也很難獲取替代餐具的資訊。」

她同樣指出,店內仍有很多塑膠餐具,故會待該批餐具用完後再作考慮。陳女士表示,其店已經經營了近30年,自從恢復全面通關後,生意就持續下跌,「這裏是做本地市民生意為主,但北上消費的人太多了,現已處於結業邊緣,我也不太知道6個月(適應期)後會如何應對,根本未必熬得到6個月。」

陳女士認為,「走塑」和垃圾徵費兩項環保措施推行的時間間隔太接近,而相關支援、配套設施又不足,「如果能夠再給多些時間去準備、去適應就會更好,我也希望政府能夠提供多些支援給小型食肆。」

有紙吸管包裝用塑 店員:塑料垃圾更多﹖

位於旺角弼街的「金華冰廳」則將塑膠吸管換成紙吸管,該店職員陳小姐則對「走塑」的環保成效表示質疑,「就以我們餐廳換用了紙吸管的情況為例,以前塑膠吸管並非獨立包裝,但紙吸管的包裝都是獨立的,在供應商提供的樣本中,有些紙吸管的獨立包裝還是塑料材質的,這樣是不是反而產生更多塑料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