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300政商學界代表昨出席APEC中國工商理事會香港論壇。
◆寧高寧
◆張少剛

APEC中國工商理事會香港論壇昨在香港舉辦,本次論壇以「可持續的全球供應鏈」為主題,圍繞「打造可持續發展的全球供應鏈」等議題,就如何通過構建穩定和富有韌性的產業鏈供應鏈體系以提升新質生產力,實現亞太高質量、可持續增長展開探討。特區政府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昨在發言時指出,全球產業鏈和供應鏈正在重塑,當中有挑戰也有機遇,他認為香港可從支持產業和供應鏈數字化、綠色金融助力低碳轉型、跨國供應鏈管理和貿易融資等三方面,貢獻國家以至全球產業鏈和供應鏈的升級轉型,助力增強其韌性和穩定性。◆文:香港文匯報記者 蔡競文 圖:香港文匯報記者 郭木又

陳茂波昨在論壇致辭時指出,三年的疫情、加上地緣政治的演變,全球產業鏈和供應鏈布局在單邊主義、保護主義下正在重塑,當中有挑戰,也有機遇。香港在「一國兩制」的獨特安排下,是全球唯一匯聚中國優勢和國際優勢的城市。他認為香港有能力可從以下三方面貢獻國家以至全球產業鏈和供應鏈的升級轉型,助力增強其韌性和穩定性。

陳茂波:港匯聚更強創科力量

第一,國家正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全速推動高質量發展。在「十四五」規劃下,國家給予香港「八大中心」的功能,包括發展成為「國際創科中心」。特區政府也推出了一系列促進創科及推動香港、深圳和其他粵港澳大灣區城市在創科上的進一步聯動發展的措施。這些舉措讓香港匯聚更強的創科力量,支持國家以至區域的產業和供應鏈朝數字化、高端化、智能化等方向發展。

低碳轉型 港綠色金融優勢明顯

第二,綠色化和低碳轉型是各產業的重要發展趨勢和必然要求。「綠色是高質量發展的底色」,全球都在擁抱綠色轉型,這個過程正形成豐富的產業群,並帶來巨大的融資需要。香港是國際金融中心,綠色金融優勢明顯,過去三年,在香港發行的綠色和可持續債務金額領先亞洲,當中綠色債券佔整個亞洲市場的三分之一。香港共有220個ESG,即環境、社會和管治基金,合共管理的資規模產約為1,700億美元。香港的綠色標準和認證,也與國際高度接軌,受到國際投資的信任。香港能助力內地以及區內產業,尤其是碳排放密集和高污染的行業,進行低碳轉型。

積極貢獻國家雙循環戰略發展

第三,面對國際產業鏈和供應鏈布局的變化,國家堅持高水平雙向對外開放,更多的內地企業正重新布局海內外的產能和供應鏈,更深度參與全球的產業分工和合作。因應這個趨勢,今年的財政預算案中,提出將香港建構為內地企業的跨國供應鏈管理和貿易融資中心,積極貢獻國家雙循環戰略的發展。香港在「一國兩制」下擁有多項優勢。香港歡迎內地企業來香港設立國際業務總部,管理離岸貿易和財資活動。

寧高寧:港擁優勢多作用更大

同場,APEC工商諮詢理事會中國代表寧高寧稱,中國堅定推進高水平開放,並成為引領全球綠色經濟的國家,在此過程中,香港背靠祖國、聯通世界,憑藉其優越的營商環境、充滿活力的經濟、區位優勢、專業技術優勢等可以發揮更大作用。

張少剛:區域經濟一體化更深入

中國貿促會副會長、中國國際商會副會長張少剛表明,在APEC的積極引領下,亞太地區經濟實現蓬勃發展,區域經濟一體化不斷邁向深入。中國貿促會將積極推動中國工商界深入參與APEC工商諮詢理事會、APEC工商領導人峰會等有關活動,搭建高質量貿易投資促進平台,為推動構建亞太命運共同體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昨日包括2024年APEC工商領導人峰會主席 Fernando Zavala、中央政府駐港聯絡辦經濟部副部長呂峰等政商學界代表近300人出席了論壇。論壇現場還舉行了第二屆中國國際供應鏈博覽會香港站路演活動,鏈博會將於今年11月26日至30日在北京舉行,設有先進製造鏈、清潔能源鏈、智慧汽車鏈、數字科技鏈、健康生活鏈、綠色農業鏈六大鏈條和供應鏈服務展區。

其他嘉賓言論撮要

招商局董事長繆建民:充分發揮香港國際航運、貿易中心地位優勢,加快建設亞太跨國供應鏈管理中心,建設國際物流中心,增強香港在全球市場鏈接中的資源配置功能。

華潤集團董事長王祥明:中國工商界是全球供應鏈產業的重要力量,雖然面臨諸多挑戰,中國企業有實力和能力為全球產業鏈的變化作出貢獻。

香港總商會主席阮蘇少湄:企業需要利用全球供應鏈的變化所帶來的機會,從傳統的供應鏈轉向建立更具彈性的綠色供應鏈,並靈活尋求合作夥伴,推動永續發展的供應鏈。

華為輪值董事長、APEC工商諮詢理事會中國代表胡厚崑:人工智能優先用在信息密集型和大量重複性工作中,可發揮較大價值。

溢達集團董事長、APEC工商諮詢理事會中國香港代表楊敏德:未來希望可以營造一個更公平、更多元、更包容的職場環境。

GSMA大中華區總裁斯寒:在科學和工程的畢業生裏面只有20%是女性,能夠到達董事長這個行列就剩下7%,我希望未來有更多女性領導者在科學和工程行業上發展。

波士頓諮詢(BCG)中國區主席、全球資深合夥人、董事總經理廖天舒:對企業來說,最終希望做到商業價值和社會價值融合。

整理:香港文匯報記者 蔡競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