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漢源

還有約100日左右,巴黎奧運就開幕,而香港電視巴黎奧運轉播版權日前終於塵埃落定,特首宣布再次由政府出資購買,交由香港4間免費電視台轉播(香港開電視、TVB、ViuTV、RTHK),這結果也可以說是讓人不意外,因為在目前的經濟情況下,各家電視台在虧本中,再加上上屆已有先例由政府購買奧運轉播版權,今次各電視台亦一早揚言不會出手購買轉播版權,因此其實各界也在等政府出手購買,不然就是香港市民落得沒有奧運收睇的下場。

只有100日,時間太緊迫,目前責任就落在電視台身上,馬上要展開籌備工作,很多技術上行政上的工作要時間安排,例如最重要的,如何把所有奧運比賽片段傳回香港呢?目前科技發達,不像以前只得衛星做傳送,現在有光纖、互聯網IP、雲端(Cloud)、TVU等等,但要了解每一樣工具都有它的好處或缺點,傳送速度時間或會延遲及使用安全程度等等,仍需要時間分析和籌備,當然價錢亦有不同,成本上也需要控制,另外還有訂酒店、當地交通安排等等,須知筆者當年負責奧運轉播時,是在開幕前兩年籌備的,要在100日內將一切準備工作做好,實在十分考驗業界人員的功力。

每一屆奧運電視台製作費用也不少,當然要視乎製作規模大小而定,最基本也要約2,000萬港元,筆者曾經用約1億港元製作2008年北京奧運,是規模最大的一次, TVB派超過250名工作人員到北京工作,就租用國際廣播中心地方已經超過8,000呎,共4個錄影廠及主控室,像裝嵌了一個小型電視台,但這也比不上世界各大電視台的規模:美國電視台(NBC)當年就派約2,000名工作人員到北京,日本也派了500多名人員。到近年,香港電視奧運製作團隊這幾屆可能因經濟關係慢慢收縮,每間電視台大約只派十個八個工作人員參與轉播報道,與上幾屆難以相比。

日前在大球場觀賞七人欖球賽,現場氣氛熱鬧得猶如嘉年華會一樣,筆者因職業病關係,總喜歡四處觀摩大會的製作,尤其去了解現場電視拍攝及轉播,接觸過後不禁有點唏噓:這些自上世紀八十年代起已經是全本土製作,但這幾年卻全由外國人負責,而每年極受歡迎的女排大獎賽也是由西班牙團隊製作,是香港製作人自己本身放棄參與還是技術上不夠競爭呢?其實香港團隊必須要多參與製作,才能以戰養戰,熟能生巧。

2025年第15屆全國運動會有多個項目在香港舉行,要把握機會做好我們這一個「體育電視製作」環節,爭取機會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