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埔新達廣場有酒樓服務員、廚房雜工拿着剩菜、紙盒等垃圾問酒樓經理該扔去哪裏。香港文匯報記者黃艾力 攝
◆大埔新達廣場一個垃圾桶繼續沿用傳統黑膠袋,再放入指定膠袋中。 香港文匯報記者黃艾力 攝
◆大埔新達廣場有店舖外堆放垃圾。香港文匯報記者黃艾力 攝
◆酒樓後廚垃圾堆放點已標示垃圾分類。香港文匯報記者黃艾力 攝

指定膠袋裝垃圾 首天試行需磨合

香港特區政府醞釀多年的垃圾徵費,昨日在全港14個試點開展「先行先試」計劃,包括商場、住宅、政府大樓、食肆、院舍等,大致運作暢順。香港文匯報記者昨日在大埔新達廣場及多間食肆實地觀察,發現垃圾量多、人流廣,執行上較其他處所多問題,主要是:宣傳不足導致工作人員不明白流程;廚餘(魚骨、雞骨等)容易刺破指定垃圾膠袋,職員遂額外套上一個普通膠袋,更不環保;全港回收點不多,市民未養成分類回收習慣,未能達至減少廢物的政策原意,環保成效存疑。特區政府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環保署署長徐浩光昨日到多個試點巡察,指試行期間會有專隊收集各試點的數據,包括垃圾量及垃圾開支等,並記錄參與市民、商戶等意見,以便探討實施會遇到的問題。 ◆香港文匯報記者 郭倩

香港文匯報記者昨午到試點之一的新達廣場觀察,發現大部分商戶都已經使用指定垃圾袋裝置垃圾,但亦見有小量舖面較細的商戶仍使用原來的普通膠袋,還有個別店舖門外堆放用指定膠袋包好的垃圾。

副經理:需要時間適應

廣場內的海港薈酒樓副經理李小姐說,自開市之後,餐廳內便開始使用指定垃圾袋裝置垃圾,「開市4個小時,已經差不多裝滿兩個尺寸最大的指定垃圾袋。」她表示,試行首日餐廳內多名職員,有不少不適應的地方,「很多職員還不知道垃圾該扔去哪裏、怎麼扔。雖然商場工作人員一周前來派發膠袋的時候,有對我講過怎麼處理垃圾,但酒樓這麼大、職員這麼多,我去教他們也需要一些時間,他們也需要時間去適應。」

記者也見到,不時有酒樓服務員、廚房雜工拿着剩菜、紙盒等不同類型的垃圾,向酒樓經理詢問該扔去哪裏。李小姐指,在酒樓生意繁忙時段也是最多垃圾產生的時段,「在我工作很繁忙的時候,還需要去教他們怎麼扔垃圾,也確實有點費時。」

她表示,指定垃圾袋的價格比較高,相信正式推行垃圾徵費時,酒樓經營成本會增加,「我們酒樓一天至少要用4個最大號的指定膠袋,這個尺寸的膠袋78元一個,太貴了。不反對實施垃圾徵費,但希望政府提供津貼。」

廚師:多用一袋不環保

該酒樓的廚師阿新說,酒樓每天製造的垃圾包括大量海鮮殼以及魚骨,「指定膠袋的厚度不夠,這些垃圾很容易刺破膠袋,個袋爛咗垃圾商有權拒收,為保險起見,要套上一層普通膠袋,本來想減少垃圾,但結果用多一個膠袋,更不環保。」

記者在酒樓發現堆放了不少垃圾,由於天氣較熱,垃圾異味也較明顯。阿新說:「沒試行前,商場清潔人員來收集垃圾的頻次挺高,所以基本不會有異味。但今天沒見有人來收集垃圾,可能商場的人也沒適應。」他希望,政府在推行垃圾徵費的同時,相關配套也要跟上。

職員:膠袋垃圾桶不匹配

另一售賣乾果類零食的店舖昨日並未使用指定膠袋,職員孫小姐表示,由於所派發的膠袋與店內的垃圾桶尺寸不匹配,無法使用指定膠袋,「商場工作人員並沒有根據店舖的實際需要來派發,我們需要尺寸更大的膠袋。」她說,不太清楚現行計劃實行後扔垃圾的流程,「商場工作人員也許跟負責人講過,但我們是不知道的。」

垃圾徵費政策原意是透過徵費鼓勵市民分類回收可重用的垃圾,達至減廢目的。但記者在多間食肆及商店的垃圾桶發現,職員棄置垃圾的習慣沒有改變,依舊將可回收再用,以及未能回收的垃圾棄於指定膠袋內,膠袋耗用量沒有減少,減廢成效存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