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昨日起在全港14個地點推行垃圾收費「先行先試」計劃,涵蓋政府大樓、公私營住宅、商場、食肆以及院舍。在社會各界對垃圾收費存有諸多疑慮的情況下,透過「先行先試」計劃在實踐中發現問題、總結經驗,進行貼地便民的完善,可以為落實垃圾收費政策消除社會擔憂,爭取市民支持,讓政策實現初衷。「先行先試」計劃值得肯定,政府和社會各界都應認真推行,努力完善改進計劃,讓落實垃圾收費事半功倍。

「先行先試」計劃實施首日的情況顯示,計劃的確有不少值得改善之處。有參與計劃的商戶和市民反映,政府的宣傳不足,市民僅知道法案實施日期,但具體細節一概不清楚,即使願意遵紀守法,亦不知道如何執行:商戶和市民不知道從何獲得資訊,連如何分類垃圾、怎麼扔垃圾等最基本資訊都「一頭霧水」,只能按照原來的方法扔垃圾;或者處理一些比較堅硬的垃圾時,擔心因刺破指定垃圾袋而導致違規,在包裝垃圾時額外套上一層原先使用的垃圾袋。如此境況,明顯不符垃圾收費推動環保的目標。

另外,此次參與計劃的有三無大廈,同區亦有不少三無大廈,劏房非常普遍,政府較難聯絡到居於三無大廈的居民,居民則反映無人上門派送指定袋。實際情況顯示,計劃落實過程中政府支援和市民接收資訊有脫節;有區議員和居民建議,政府設立更多回收點、廚餘機,以便居民妥善處理可回收物品、廚餘,而非當作一般垃圾棄置;安老院舍、餐飲食肆等產生較多垃圾的行業,更關心每日購置垃圾袋會增加多少經營成本、加重多少負擔。

有環保團體則認為,先行先試計劃的14個試點,涵蓋範圍不夠廣泛、代表性不足;計劃沒有懲罰機制,參與計劃的機構、市民無足夠誘因切實執行計劃,不足以模擬真實的情況,計劃成效存疑。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以上種種擔憂、疑惑,正正顯示「先行先試」計劃已開始發揮作用。不推行計劃又怎能發現問題、繼而解決問題。有院舍負責人亦認為使用指定袋後,加強了員工對源頭減廢的意識。主持政府跨部門小組督導計劃的政務司副司長卓永興日前表示,推行「先行先試」計劃是想了解在不同場景、不同參與者的流程和實際操作,以及參與者面對的問題及難處。試行後會全面檢視市民參與度、對計劃的認識和接受程度、垃圾量、回收量等,再作進一步部署。

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和環境保護署署長徐浩光昨日視察開始實行垃圾收費「先行先試」的處所,了解首日試行情況。事實上,只有通過「先行先試」的實際操作,持續收集意見,才能讓政府切實掌握垃圾收費在實際執行時會遇到什麼困難及各界感受,促使政府更重視「先行先試」計劃實施時浮現的大小問題,更主動與各界互動溝通、集思廣益,以求更精準細緻地探討、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繼而不斷完善流程、改進計劃,為日後落實垃圾收費免除分歧、凝聚共識,創造更順暢的社會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