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部通航直升機飛抵深圳大中華直升機城市候機廳停機坪。 資料圖片

目前灣區「低空經濟」多優勢已率先起航,除了產業鏈、創新鏈的堅實基礎外,大灣區已在低空技術產品應用上開展探索,包括跨城物流配送、外賣配送、客流運輸等進入實踐層面,並逐步發展形成涉港澳「低空經濟交叉帶」。中山大學港澳珠三角研究中心教授鄭天祥建議,粵港澳可率先打造低空通航示範區,為灣區低空經濟發展先行探路,培育市場。

「目前珠海在無人機和通用航空產業鏈已形成集聚優勢,深圳、廣州也已形成初具規模的無人機生產鏈條。有了珠三角城市群完善的先進製造業產業體系和一流的創新動能作支撐,加上與港澳毗鄰的獨特區位和豐富多元的應用場景,都為灣區發力『低空經濟』賽道增添強勁動力。」鄭天祥指出,目前大灣區經濟總量超14萬億元,產業合作走廊逐步擴大,觀光娛樂、跨境飛行、城際飛行、空中通勤以及醫療救護、應急救援等「低空經濟」新業態模式與需求快速增長。灣區「低空經濟圈」正孕育着萬億級的產業集群與市場空間。

協調三地航空管制差異

據了解,目前大灣區已逐步發展形成兩條「低空經濟交叉帶」,包括以廣州、珠海和佛山為核心的生產製造業服務帶;以香港、澳門和深圳為核心的生產性金融服務帶,一批直升機公司已在香港、澳門、深圳等長期開展高端擺渡,亦不斷催生新的應用場景。

鄭天祥坦言,灣區發展低空經濟,低空保障和綜合服務必須首先構建完善;而粵港澳可向國家爭取獲批打造低空通航示範區,在協調三地航空管制差異、空域飛行規管限制等領域率先「破冰」。也有業內專家指出,由於粵港澳大灣區分屬三個不同區域,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要求高,建議灣區加快試點全國低空改革,推行灣區「城市空中交通」低空空域統一管理;其中可率先探索跨境通航新模式,研究開通「香港科學園-河套-南沙」等通航線路,為粵港兩地科研人員通關與交流提供更多便利。

◆香港文匯報記者 方俊明 廣州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