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貴霜王朝金幣
◆唐「開元通寶」
◆ 伊爾汗國金幣
◆絲綢之路上的「硬通貨」「漢五銖」。
◆突騎施錢幣
◆「秦半両」是我國最早的統一貨幣。
◆中亞地區古代厭噠國貨幣。
◆小朋友在參觀展覽。
◆奧斯曼帝國金幣
◆拜占庭帝國金幣
◆ 古希臘貨幣
◆《貨幣中的絲路故事》展覽現場

「五陵年少金市東,銀鞍白馬度春風。落花踏盡遊何處,笑入胡姬酒肆中。」一千多年前,唐代詩人李白在著名詩篇《少年行》中,用寫實的手法描述了唐長安城先民們的日常生活情景,給今人留下了一幅歡快明麗、恣情邁逸的盛唐風情圖,讓大家有機會一睹唐長安城最負盛名的國際化貿易中心「西市」(金市)繁華熱鬧的風采。作為那段璀璨歷史的最佳見證者,《貨幣中的絲路故事》主題展正在西安大唐西市博物館展出,48個古代國家和地區的2,000餘枚古貨幣,不僅 「講述」了很多鮮為人知的絲路故事,更由點及面展示了絲路沿線不同歷史時期的發展面貌,映射出絲綢之路的千年輝煌。 ◆文、攝:香港文匯報記者 李陽波 西安 報道

兩千多年前張騫出使西域,橫貫東西、舉世聞名的「絲綢之路」就此從古長安城開啟,成為連接東西方文明的重要陸路通道。作為絲綢之路上一般等價物的貨幣,在加速沿線商貿交流、促進文化融合、增進人民友誼等方面曾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此次展覽以時間為縱軸、地域為橫緯,時代從公元前的古中國、古希臘、古羅馬、古印度到近代的阿富汗、伊朗王國,縱貫數千年。地域上涵蓋了中國、歐洲地中海沿岸、西亞、中亞、南亞,以及阿拉伯和印度半島,橫跨數萬里。這些分屬不同時代、不同國家和地區的貨幣,串起了「絲綢之路」沿線各歷史時期的人文背景,展現了絢麗多彩的貨幣文化。

秦半両:中國古代方孔圓錢鼻祖

一提起中國古代貨幣,很多人腦海中馬上會浮現出「天圓地方」四個字,此次展覽展出的「秦半両」便堪稱是中國古代方孔圓錢的鼻祖。

據介紹,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六國,隨後在全國範圍內實行「書同文,車同軌」制度,並改革幣制。秦朝規定以外圓內方的「半両錢」為全國通行的貨幣,每枚「半両錢」徑一寸二分,重十二銖(大約重4至8克之間)。「秦半両」不僅是我國最早的統一貨幣,同時其「圓形方孔」的造型沿用了兩千多年,一直到清末民初,才被機制銅元取代。

漢五銖:絲綢之路上的「硬通貨」

如果說「秦半両」是我國最早的統一貨幣,那麼漢「五銖錢」則是我國歷史上鑄行數量最多、使用時間最長、最為成功的「長壽錢」。據介紹,從西漢元狩五年「五銖錢」發行,至唐武德四年隋五銖廢除,先後有10多個王朝和政權、20多個帝王鑄行過五銖錢,歷經700多年。

西安是西漢故都,曾出土了大量的「漢五銖」,此次展覽展出的近百枚「五銖錢」雖然來自不同時期和不同區域,但形制上都大體相同。每枚「五銖錢」直徑20毫米左右,重約3.5至4克,銅幣上「五銖」二字修長秀麗、美觀大方。專家表示,張騫「鑿空」西域後,絲綢之路迎來了第一個繁榮期。由於「五銖錢」是由官方統一鑄造,形制和重量亦有統一標準的貨幣,再加上漢朝的強盛,漢「五銖錢」成為絲綢之路上的「硬通貨」,可與外國貨幣自由兌換。

貴霜王朝金幣:見證絲路文化交融

絲綢之路開闢之後,絲路貿易空前繁榮,使者相望於道,商旅不絕於途。此時,以貴霜王朝金幣為代表的歐亞多國貨幣,也隨着各國客商進入中國,與漢「五銖錢」一起,逐漸成為絲綢之路上的國際流通貨幣。

「貴霜王朝是曾與漢朝、羅馬、安息並列,存在於中亞的古代強國,其鼎盛時期疆域從今日的塔吉克斯坦綿延至里海、阿富汗及恒河流域。」展覽展出的一系列貴霜帝國的金幣,引發眾多參觀者的好奇。據介紹,地處絲綢之路交通樞紐位置的貴霜王朝,不僅在絲路交流中融合形成特點鮮明的貴霜文化,同時還在絲綢之路貿易中賺得了大量的黃金財富,而用這些黃金打製而成的金幣,也成為那個時代貴霜王朝的標誌。

貴霜王朝製幣量大且質佳,造型更是融合多民族文化元素,東西合璧。此次展出的一枚貴霜王威瑪·伽德菲賽斯金幣,錢幣正面的國王身穿長袍,雙腳分開站立,旁邊還有代表至高無上權力的王杖。專家表示,這種站立的形象在中亞地區的其他錢幣中並不多見。

開元通寶:開創中國貨幣史新紀元

漢代之後,唐絲綢之路的暢通繁榮,進一步促進了世界各國的交流。因而在當時的世界商貿舞台上,唐代貨幣發揮了很多積極、深遠、巨大的影響。本次展覽展出的唐「開元通寶」貨幣,在當時絲路貿易中曾扮演過極為重要的角色。

「唐朝建立之後,創立了自己的鑄幣政策。特別是『開元通寶』的鑄造,開創了中國貨幣史上的一個新紀元。」 西安文史學者張鳴告訴記者,唐「開元通寶」與「秦半両」「漢五銖」被稱為我國貨幣史上的三大錢系。「《舊唐書·食貨志》中記載:武德四年(公元621年)七月,廢五銖錢,行開元通寶錢,……積十文重一両,一千文重六斤四両。」 張鳴表示,唐之前的秦和漢,貨幣均是以「半両」「五銖」等重量單位命名,而「開元通寶」開創了十錢一両的進位制,至此我國的金屬鑄幣正式脫離了以重量為錢幣名稱的體系,而改稱為通寶、元寶。

突騎施錢幣:唐代錢幣影響力實證

在唐朝298年的歷史中,「開元通寶」始終是主導貨幣,而自唐以後的朝代亦都參照「開元通寶」形制鑄造錢幣,一直沿襲了1,300多年。值得一提的是,「開元通寶」四個字出自唐初書法家歐陽詢的手筆,其中「開元」為「開闢新紀元」之意,「通寶」則指「流通的寶貨」,意指在統一的國度內使用的通用貨幣。

大唐盛世對世界文明史的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因而唐代錢幣的流通範圍非常廣泛,甚至對古代中亞地區錢幣的形成產生了巨大影響。本次展覽展出的突騎施汗國古錢幣,在海內外都極其罕見。

「這枚古錢幣來自當時的『突騎施汗國』,位於今天的中亞地區。」據西安大唐西市博物館工作人員介紹,突騎施汗國古錢幣造型與唐「開元通寶」極為相似,年代大約在公元699年至766年間,直徑1.9厘米,重量4.3克。錢幣為青銅質圓形方孔,外緣內孔皆有廓,正面為一圈粟特文,背面有凸起的弓形圖案。

據了解,地處絲綢之路中段的突騎施汗國,是我國唐代時期的一個邊遠部落,地域廣闊,人口眾多,物產豐富。雖然其所在區域一直深受希臘、羅馬、波斯等圓餅無孔錢幣影響,但突騎施卻堅持以唐「開元通寶」為標準幣,採用澆鑄方法製造圓形方孔錢。早期製作的突騎施錢,甚至大小和重量也與「開元通寶」相同,晚期因社會混亂和經濟衰退,才有輕小的異版錢出現。

此次展覽展出的眾多古錢幣,不僅是那些曾經活躍而今已消失的古國或古文明的見證,同時亦昭示着曾經的繁榮和輝煌。「展覽不僅展示了『秦半両』、『漢五銖』、唐『開元通寶』、『大宋通寶』、『天啟通寶』等不同時代的中國古錢幣,同時還展示了古羅馬、古希臘、奧斯曼帝國、拜占庭、孔雀王朝等古代歐亞國家貨幣,特別豐富。」西安大唐西市博物館工作人員表示,一枚小小的古錢幣不僅「道」出當時中外文化相互影響和融合的印跡,同時也再次證明,絲綢之路不僅是一條商路,還是一條經濟之路、文化之路和交流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