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網記者 夏微)26日晚間,復星醫藥發布2023年度(報告期)業績,2023年營業收入414.00億元,不含新冠相關產品,營業收入同比增長約12.43%。漢斯狀(斯魯利單抗注射液)、注射用曲妥珠單抗(中國境內商品名:漢曲優)、蘇可欣(馬來酸阿伐曲泊帕片)等重點品種收入保持快速增長;創新產品本土化落地加速。

27日,復星醫藥董事長吳以芳在業績媒體溝通會上表示,2023年新冠相關產品收入大幅下降,對凈利潤的影響是最直接的。不過,他直言,新冠相關產品收入的大幅下降,已通過其他的增長彌補了,「所以營業收入人民幣414億元,較2022年同期減少5.81%,剔除抗疫產品總體增長是12.43%,製藥業務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3.5%,我們還是主要通過製藥的創新產品,更多地推動了公司的增長,所以也彌補了一塊新冠相關產品的損失。總體來說,未來新冠相關產品的影響已在逐步消化。」

2023年,復星醫藥持續推進創新轉型,共有6個創新藥的8項適應症獲批上市。漢斯狀於報告期內實現收入超11億元,同比增長230.20%;漢曲優收入超27億元,同比增長58.19%;蘇可欣收入超9億元,同比增長19.67%。

2023年,復星醫藥研發投入共計人民幣59.37億元,同比增加0.88%;其中,研發費用為人民幣43.46億元,同比增加1.02%。製藥業務研發投入人民幣51.72億元,同比增長1.47%,主要在研創新藥、生物類似藥項目超過70項(按適應症計算)。

作為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的「老朋友」,近幾年,復星醫藥依託進博會平台,長期深耕的創新成果持續落地,一眾前沿創新從「展品」變「商品」,其中不少還成為本土化「產品」。從是次公布的業績來看,2023年,復星醫藥進一步夯實了全球運營能力,加速創新產品本土化落地。

報告期內,復星醫藥在美國市場組建美國創新藥團隊,並開展斯魯利單抗注射液的商業化籌備工作以及創新產品許可引進的前期布局,在非洲等新興市場建立了5個區域性分銷中心。在歐洲市場,控股子公司Gland Pharma完成對歐洲CDMO公司Cenexi的收購,戰略布局歐洲市場CDMO業務,構建歐洲本土化製造能力,進一步拓展客戶群體。

復星醫藥積極將國際領先技術和產品引入中國市場,惠及更多患者、客戶。2023年12月,控股子公司美中互利與Insightec正式簽署合作協議,雙方將在中國境內成立合資公司,致力於磁共振引導聚焦超聲腦部治療系統(即「磁波刀」腦部治療系統)在中國境內及港澳市場的商業化拓展、臨床應用及研究,幫助帕金森病患者和特發性震顫患者重獲高質量生活。

報告期內,全球領先的外科手術機器人「達芬奇手術機器人」加速本土化進程,於中國境內及中國香港的裝機量共計55台,2023年6月國產達芬奇Xi系統(即「胸腹腔內窺鏡手術控制系統」)獲國家藥監局國產醫療器械註冊批准,可應用於泌尿外科、普通外科、婦產科、胸外科等腔鏡手術,2023年12月首台國產達芬奇手術機器人正式落戶中山大學附屬腫瘤醫院甘肅醫院。

2024年3月,直觀復星本土化手術機器人生態系統再獲新進展,旗下Ion支氣管導航操作控制系統(「Ion系統」)獲國家藥監局批准,Ion系統採用形狀感知技術的柔性機器人,可通過支氣管對肺外周病竈進行精準診療操作。Ion系統在中國的上市,將幫助更多肺癌患者通過更微創的方式獲得早期的診斷和治療。

值得一提的是,3月中旬,復星醫藥宣布,公司控股子公司復鑫深耀、復星醫藥(深圳)、復健基金管理公司與深圳市引導基金等其他7方投資人,擬共同出資設立深圳市生物醫藥產業基金(目標基金)。目標基金計劃募集資金50億元,其中深圳市引導基金認繳份額達50%。復星醫藥稱,目標基金將以深圳為重心,募集資金全部投資於生物醫藥、細胞和基因等領域,其中投資於生物醫藥領域的金額不低於目標基金可投資金額的70%。

談及此,吳以芳稱,這是一次雙贏的合作。當前國家非常重視生物醫藥的創新,各地方政府也把生物醫藥作為非常重要的戰略發展支點。深圳在多領域處於全國領先,不過在製藥,尤其創新藥、生物製藥方面,仍需進一步搭建生態。「我們既了解中國,也了解世界,深圳也需要我們這樣的專業能力,需要一個產業投資者能夠利用自己的生態,支持整個深圳生物醫藥生態的建設。所以這種情況下,大家在戰略上一拍即合。」不僅如此,吳以芳表示,大灣區有其獨特的優勢,「像大灣區內的中國香港仍然是一個國際的窗口,整個大灣區人口很密集,消費能力也很強,技術人才也非常豐富,資本也很密集,所以在這個地方對於我們來講也是一個很好的發展機遇,所以我們會通過雙方合作人民幣50億元的基金,能夠在生物醫藥創新領域有更大的空間去作為。」

責任編輯: 之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