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研究發現,一種常見於咽喉的細菌「咽峽炎鏈球菌」可引致胃癌。 香港文匯報記者郭倩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郭倩)胃癌是全球首五大常見的癌症,亦是香港第六大癌症。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首次發現,除了已知的幽門螺旋菌外,咽峽炎鏈球菌是另一種引致胃癌的元兇,若同時感染咽峽炎鏈球菌和幽門螺旋菌,胃癌風險是沒感染人士的4倍至6倍。該鏈球菌常見於蛀牙、牙周病等口腔疾病,香港約七成人帶菌。研究團隊建議公眾注意口腔清潔,定期用漱口水及洗牙,減低該細菌在胃部生長的風險,從而減少罹患胃癌的風險。

病菌耐酸性 胃黏膜中可存活

中大醫學院昨日舉行記者會公布這項重大研究發現,一種常見於咽喉的細菌「咽峽炎鏈球菌」可引致胃癌,該研究結果已於生物學國際頂尖期刊《細胞》上發表。中大團隊共花5年多進行研究,發現胃炎、胃癌前期病變(萎縮性胃炎和腸上皮化生)及胃癌患者的胃黏膜有5種口腔病原體大量存在,包括咽峽炎鏈球菌。這種鏈球菌主要存在於口腔、鼻腔、胃腸道和陰道,可進入體內所有無菌部位,引起感染。該鏈球菌能適應pH3至pH5酸性較高的環境,所以能在胃黏膜中存活及定植,比幽門螺旋菌的感染率還要高。

中大醫學院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榮休講座教授沈祖堯表示,咽峽炎鏈球菌多因口腔衞生欠佳而產生,「有牙周病、牙石的人要小心,防治牙周病和清理牙石有助於減輕胃炎發生的機會。」他強調「病從口入」,提醒市民要保持口腔衞生。

中大醫學院卓敏內科及藥物治療學講座教授、中大消化疾病研究所所長于君表示,通過分析了不同人類群組的數據,發現萎縮性胃炎、腸化生和胃癌患者有大量咽峽炎鏈球菌,確立該鏈球菌的致癌機制,下一步將研究此菌作為治療靶點,通過抑制此菌以減低胃炎及胃癌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