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經濟學家 宋清輝

一座城市設立副中心的前提,是這座城市有中心,因為定位的不同,一座城市的許多地方都會稱自己為中心,例如金融中心、科技中心、IT中心、文化中心、超級總部中心等等。之所以人們和企業青睞於中心,是因為中心往往有着更多的資源優勢,若是一個區域被公眾默認為「中心」,該地未來的投資吸引力將不斷增強。

能夠稱之為城市中心的地方,要在引領城市綜合發展方向佔據主導地位,在經濟、教育、民生、產業發展等方面做出示範。集聚效應是城市中心的特點之一,各種產業和經濟活動在空間上集中產生的優質成果,吸引人和企業向其靠近,這種集聚有利於產業發展,促進產業結構升級。但是如果一座城市只有一個這樣的「中心」,或將導致產業發展的不均衡。

有助拓寬發展空間

眾多企業蜂擁至同一位置,在資源有限、難以普惠的背景下,必然會有競爭者出局,有限的中心資源無法滿足不斷增長的需求,許多具備潛力的人和企業因無法進入這種中心而缺少了發展的機會。此外,這種環境下還可能會出現一些不好的現象,如不正當競爭、腐敗、資源壟斷、利益輸送等等。

例如,北京市通州區的發展,解決了城市中心存在的一系列問題之後,地區生產總值也實現了質的飛躍。據悉,今年2月20日發布的「北京城市副中心篇」顯示,2023年,城市副中心所在的通州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303.6億元人民幣,是2013年的2.2倍(現價)。

城市副中心如何提升區域投資吸引力,通俗而言,能夠幫人和企業解決賺錢的問題就能提升區域投資吸引力,因此,副中心的定位尤為關鍵。再以北京市通州區為例,2016年5月27日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北京城市副中心要構建藍綠交織、清新明亮、水城共融、集約發展的生態城市布局,着力打造國際一流和諧宜居之都示範區、新型城鎮化示範區、京津冀區域協同發展示範區。顯而易見,這一高屋建瓴的定位,給產業發展帶來良好的預期。

「要想富先修路」

有了官方的定位,就需要做好與定位相匹配的建設。「要想富先修路」,這句被人們口口相傳的話語,既是小村莊脫貧致富的基石,也是「一帶一路」倡議的實踐,同樣也適用於城市副中心的建設。公路、軌道、機場等基礎設施的建設,與關鍵城市的交通往來,串聯各區域、城市、省份,自然就有富起來的機會。發達的交通加上有配套的城市生活,更能顯示出投資的機遇。科教文衞的穩定發展,社會秩序安定,就業情況樂觀,孩子有書讀,老人方便養老,這種環境下的投資機會隨處可見。在投資、發展、再投資的良性循環下,城市副中心的區域投資吸引力或將會越來越明顯。

北京市副中心的發展情況亦顯示,完善的公共配套服務、嚴謹的城市治理,優質的市政基礎設施,以及上級單位賦予副中心的相關職能,使得副中心以及周邊區域的吸引力逐漸增強。除此之外,地方政府簡政放權等工作的展開,相關扶持政策的落實,都成為吸引人和企業願意投資副中心相關產業的原因。副中心在發展過程中,也需要注意與城市中心的「分工」。不同城市的「分工」方式根據城市發展需求會有不同,不能一概而論。如果副中心行使與中心完全相同的事情,投資者對副中心的態度或許不會那麼火熱。因為傳統意義上,人們會認為中心的機會更多,畢竟投資是為了獲利,是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