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特約記者 周天梧 倫敦報道)英國當前房屋規劃制度的最大問題,是現有居民等既得利益者的發言權太大,但原來這個問題早幾十年都已經存在,更因此導致了「綠帶」這個概念的出現,影響了往後幾十年英國住宅發展的規劃法例。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英國有成千上萬的房屋被摧毀,幾乎所有住宅建設都陷入停頓,因此戰爭結束後,全國各地都出現大型建屋潮,結果催生出1947年的《城鄉規劃法案》,當中嚴格限制了郊區的發展規劃,包括在倫敦周圍創建了名為「綠帶」的綠化地帶,這導致今天倫敦市郊一帶仍存在大量綠化土地。

蘇納克提出加大發展棕地

隨着各地居民對於新建房屋的反對聲音增大,「綠帶」被引入到倫敦以外的地區,自此英格蘭各大城鎮能夠發展的土地,都只能限於規劃部門指定的非綠帶區域,這一制度一直延續至今。由於無法有效使用綠地,歷屆中央和地方政府只能靠其他方式增加房屋供應,包括增加城市住屋密度,但都不能提供足夠的房屋來滿足需求。

由於英國規劃制度對綠地的發展限制實在太嚴,加上還有環保之類的爭議,以致政客都不敢對綠地出手。英國首相蘇納克早前就提出要加大發展棕地,並承諾保護「寶貴的」綠地,不過有規劃顧問指出,即使在現有可發展棕地上全部都興建住宅,它們也只能滿足未來15年英格蘭住屋需求的不到三分之一,而且最終能否建成還遠未確定,因為很多土地要不是受到污染,就是缺乏基礎設施,或者不在人們想要居住的地方。

工黨也希望利用棕地,但同時提出將修例允許在所謂的「灰帶」(綠帶邊陲的垃圾場)上進行發展。倫敦經濟學院規劃講師梅斯同意發展「灰帶」,因為這些土地通常較靠近城市。他又補充,公眾往往認為所有綠帶都是一整片綠色的,但事實並非如此,發展「灰帶」的提議將可以改變公眾對「綠帶」這個概念的看法,使它變得不再那麼神聖不可侵犯,並釋放更多土地用於住房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