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88年法國出版的首部法文《論語導讀》收藏在中國國家圖書館。 作者供圖

陳復生

2024年1月27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同法國總統馬克龍互致賀電,慶祝兩國建交60周年。1964年,在戴高樂將軍的推動下,法國成為第一個與新中國建交的西方大國。這個在當時大膽的決定被我國領導人視為法國獨立外交的典範。美國直到1979年才與北京建交。

猶記得2019年3月習近平主席訪問法國,馬克龍總統以1688年法國出版的首部《論語導讀》法文版原著作為國禮,贈送給習近平主席,還介紹說,《論語》的早期翻譯和導讀曾對孟德斯鳩和伏爾泰的哲學思想給予啟發。如今,碩果僅存的兩本《論語導讀》,一本存放在巴黎的法國國立吉美亞洲藝術博物館,一本由習近平主席帶回國,珍而重之收藏在中國國家圖書館。

《論語》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經典著作,早在17世紀就已傳入歐洲。1687年巴黎出版的《中國哲學家孔子》是《論語》在西方的第一個拉丁文譯本。法國東方學家貝尼耶在這本拉丁文書籍的基礎上進行法語編譯,完成《論語導讀》一書。貝尼耶希望法國讀者,特別是當時的君主和貴族閱讀此書後,能以孔子道德哲學思想為借鑒——培養仁愛、溫和、誠信和人道的精神。

自利瑪竇開始,前往中國的傳教士將許多中國經典翻譯成當時通用的書寫語言拉丁文,在歐洲各國廣為傳播。他們熱衷了解中國、學習中文、閱讀經典,十分尊重中華文明,將中國的所見所聞所學寫成傳教通訊,定期發回歐洲,成為歐洲人認識中國的主要渠道。《論語》作為最重要的中國傳统經典之一,讓啟蒙時期的歐洲知識分子看到了不一樣的政治遠見和哲學思想,他們對中國和平光明的形象十分嚮往。

今年適逢中法建交60周年,曾為國禮而備受矚目的《論語導讀》中文譯本,將以《孔子與君王之學》為書名出版,讓我們得以了解三百多年前儒家經典在歐洲的影響力。一部《論語》見證着中法文化交流的源遠流長,印證着文化親近感是中法關係的獨特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