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經濟學家 宋清輝

近年來,有不少在海外上市的企業選擇回歸內地二度上市,此舉或有望讓內地投資者享受到相應的投資回報。對此,我認為,中概股全面回歸A股只是一個時間問題。一方面,A股的各類政策和制度正在逐步完善,與國際市場接軌,同時監管日益趨嚴;另一方面,A股在境外時常莫名「躺槍」,例如時不時即有惡意做空機構憑空捏造負面信息等。隨着A股市場包容度增強、境外市場環境不如意的情況增多之下,中概股未來回歸A股或將會越來越多。

實際上,很多企業本想着在A股上市,但在此前嚴厲的財務要求,以及核准制的背景下,A股IPO需要漫長的排隊過程。這樣導致不少企業有了「在哪上市不都是上市」「美國資本能獲得全世界關注」「美國股票漲得厲害」等「國外月亮比國內圓」的想法。但與此同時,有一些曾經已經赴美上市的企業,繞了一個大圈,最終還是回到了A股。

近年來,內地資本市場一直在努力。例如滬港通、深港通,再例如科創板,都釋放出資本市場將持續完善、持續推動市場化的信號。如今,中國證監會、滬交所和深交所都在積極努力推進資本市場改革,但由於資本市場涉及的方方面面太多,很多事項、內容都必須嚴格、嚴謹地研究、論證、路演、試點後,才能推廣實施。如果只是純粹認為會對資本市場有益而推出相應政策,可能得不償失。

推動中概股全面回歸A股,我認為需要有三方面的「力量」共同推動。

需釋放積極吸引回歸信號

第一,需要監管層繼續推動資本市場的市場化、不斷完善資本市場制度,適當地對新制度、政策、方式進行「由點及面」的測試,在條件成熟的情況下再推廣。監管層還需要釋放信號,告知已經境外上市的企業和擬境外上市的企業,未來的A股市場將海納百川、百舸爭流,希望各企業未來能回歸A股,同時未境外上市的企業可以靜候良機。向企業釋放積極信號,讓有上市需求的企業了解到監管層的想法和中國未來資本市場的藍圖,讓企業知道A股上市的效果將不亞於境外資本市場,以此逐步為中概股全面回歸A股打牢基礎。

海外上市企業應「正視自身」

第二,需要海外上市的企業「正視自身」。有企業認為在海外上市就是「高大上」,自身實力不怎麼樣的它們,在海外IPO後很快就發現「水土不服」,但又必須「硬」着頭皮上。還有企業認為上市就是成功,但是,由於後期的業績表現不如以往,公司股價在不被投資者認可後於是「一落千丈」;還有企業利用信息不對稱等漏洞進行造假上市,當時看起來風光一時,但是出現問題後的行情則長期尷尬。這類企業在境外即不受歡迎,回歸A股預計也不會得到太多追捧,甚至會因此受到監管機構的嚴厲處罰。觀察到,只有兢兢業業做好經營、按照資本市場要求做好信息披露等特點的中概股,回歸A股之時,也大概率將會是「一路綠燈」。

第三,需要證券從業人員和投資者有正確的認識。中概股如果能全面回歸A股市場,那麼這將是中國資本市場制度改革的一項重大成果,但是,這並不代表所有的中概股都具備良好的投資價值。

總而言之,中概股的全面回歸不會一蹴而就,否則極有可能又會讓不少企業和投資者用血淚「交學費」。當然,相信在各方的不懈努力下,中國資本市場終究或會向中概股敞開懷抱,以更加多元化的方式,迎接他們的全面回歸。

作者為著名經濟學家,著有《強國提速》。本欄逢周一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