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書雖有瑕疵,後生小子,仍可一讀。 作者供圖

黃仲鳴

有一組文字,先在報上發表,再而輯成書,據說十分大賣,初版後還有新版。這部書,叫《讀古文想問題》,作者是大名鼎鼎的吳宏一,出版社也是赫赫有名,台北聯經出版社也。

這書的寫法遵循一個法則,先引錄古籍一段文字,再而直譯,再而提出問題,或作者的一些感想。這種寫法是為了教導學生。

吳宏一,台灣大學中文研究所博士,曾任台大中文系教授、香港中文大學講座教授、香港城市大學中文講座教授,獲獎無數。他以這身份寫成的《讀古文想問題》,自是大受歡迎。很多年前,我便捧而讀之。可是看到其中一篇便掩卷興嘆,這怎可能出錯?何況經過報載、舊版到新版,仍沒正過來?難道吳教授不知道嗎?且看:

「今夫奕之為數,小數也,不專心致志,則不得也。奕秋,通國之善奕者也。使奕秋誨二人奕,其一人專心致志,惟奕秋之為聽;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為是其智弗若歟?曰:非然也。」

這段文字出自《孟子·告子》,吾讀敦梅小學時,校長莫儉溥曾授之,記憶猶新。他說,弈者,棋也。棋手秋,通國第一,所以叫弈秋。他強調,「弈」,很多版本、很多人都寫成「奕」,錯也謬也,大家查查字典,就知道兩字之異。當年,我迷於象棋,對這「弈秋」自是心儀,也知道「弈」字之為用。當年對吳教授將「弈」誤寫為「奕」,便大不以然。對他的學問,心底也有點思疑。吳教授題目也寫作〈奕秋誨奕〉,唉!「講座教授」浪得虛名乎!堂堂聞名出版社編輯,也濫竽充數乎!

至於文後的「想問題」,有些也嫌敷衍塞責,如引《荀子·非相篇》中一段,下題為〈三不祥和三必窮〉,文後的「想問題」,吳宏一併無什麼題解、引導,只說:

「荀子所說的這些話,對今天的人來說,一樣有其參考價值。親愛的讀者,你能不能從歷史故事或現實生活裏,舉一些例子來印證荀子所說的道理?」

普通讀者,尤其是現代讀者,有誰去「想」、去印證荀子之言?吳教授誨人子弟,應自舉而啟發學子。

在〈新版前言〉中,吳教授說:「因為工作關係,常寫一些學術論文和研究專著,同時為了教導學生,也開始注意到學術普及化的重要性,必須把古典和現代結合在一起,才能對初學者有實際的幫助。所以半生以來,我除了學術論著和文藝創作以外,還編著過不少有關中國語文的普及讀物。」這態度是對的。但無論是研究文字,或如這類的隨筆書寫,必須嚴正、嚴謹;否則「誨人誨奕」,誤人子弟。

寫到這裏,忽然想到「腹大便便」的莫校長,他選錄古文中的精義,編成課本,用以教導吾等童蒙,腹有詩書,不厭吾等小小頭顱,誨之不倦,讓吾等一生受用;短短小學,所學已勝今之大學生矣。他有名言:

「不學古文,寫起白話文來,柔筋脆骨也。」是至理名言。所以,吳教授的出發點是好的,值得欣賞。但是:豈能輕率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