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 臻

上周兩套融入了不同傳統文化元素的舞劇在香港熱烈上演。由中國東方演藝集團創演的《只此青綠》,以雅致色調帶觀眾走入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圖》;由深圳歌劇舞劇院打造的《詠春》則富電影質感,將葉問的故事重現舞台之上。二者一柔一剛,盡現中華文化的美感與意蘊。《只此青綠》用的商演運作模式較成功,《詠春》的媒體傳播度就高些,各有千秋,重要的是都贏得了觀眾的稱讚,都異口同聲說意外的好看,內地舞劇很高水準﹗直到演出已完結了,仍然是文藝圈談論的話題,這已經很成功。

而昨晚起又有中央芭蕾舞團的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和《天鵝湖》在香港文化中心大劇院各演出兩場 ,2011年《紅色娘子軍》曾來港演出,那次未有機會看的香港觀眾今次要把握,亦相信愈來愈多中華優秀文藝作品正以香港為窗口,大踏步走向世界。香港要快速成為中外文化文流中心必然是需要高質量或國家級的藝術表演來支撐,有國家級的表演團隊來演出如加把火燒旺個場。 

講到《只此青綠》,許多人說一票難求,因為本身內容故事由名畫《千里江山圖》引入已經贏得文化人關注和好感,國家級的舞者技藝已經不用懷疑,舞者絳唇高髻、長袖翩躚,以絢爛之姿勾勒出如詩如幻的無垠山河,將中國式古典美娓娓道來。導演設計一個文博工作者與北宋畫家王希孟相遇,藉此不僅講藝術創作之跨越千古,亦致敬文博工作者對文物的探索、保護與傳承,有時代感,所以在內地巡演已超過400場,贏得了觀眾稱讚,舞劇愛好者等待已久,因此康文署輕輕鬆鬆就收穫了好票房。

而《詠春》是深圳歌劇舞劇院打造,以市舞劇團有此水平真不錯。舞劇《詠春》是圍繞葉問的故事,在內地巡演上百場。電影《葉問》令香港人熟悉葉問的故事直迫黃飛鴻,因此看起來很容易投入,觀看當晚見到藝人名人,也有外國人在觀眾席,顯然是被中國武術吸引來。然而平日大家看武術都是硬橋硬馬的英姿,由舞者表演的詠春拳 、螳螂拳、八卦掌、 太極拳等套路非常正宗,令觀眾驚喜讚嘆的是舞蹈員的功力,翻騰動作身體柔韌,打起詠春時又拳風短促凌厲。

其實舞武融合「難」!能將舞蹈與武術巧妙融合下了不少功夫,初期舞者做武打動作不像,導演就把真正的少林武僧請來一起演出讓舞者們沉下心來學和練。舞者真正學了一年功夫,再不斷排練,並找了大量的武術電影來學習套招、揣摩神態和發力方式。在劇中演葉問葉師傅的常宏基,7歲開始學舞,最初學的是拉丁舞,4年後才轉學中國舞,之後正式當職業舞者。台上成熟穩重,脫下戲服出現台下還是年輕小伙子,他表示最需要克服的是發力方式與氣息運用,初期要忘掉舞者的身份去進行傳統武術的訓練,之後又要將舞蹈重新撿起來,將二者相融,難怪台上舞者的身段韻味及凌厲招式都讓觀眾印象難忘,期待他們再來港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