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台胞投資企業協會文創工作委員會副會長、麥可將文創園區總經理、文創酒店「光時旅行」創辦人連泰瑞
◆文創園內的木藝文創室有許多木藝產品。
◆小朋友來陶貝貝工作坊學拉坯。
◆酒店購買進駐文創園的青木堂設計的紅木傢具以示支持。
◆上海麥可將文創村的正門。
◆上海麥可將文創園區內有貨櫃做成的小店舖。
◆酒店大堂也用紙箱王的紙品裝置設計。
◆光時旅行酒店主題房也使用文創園匠人工作坊的設計。
紙箱王的有趣裝置

這是一個從台灣湳雅夜市開始的故事。1970年代,連約翰與妻子連安妮用心經營着他們的睡衣小攤和製作工坊,雖然辛苦,但也富饒了一家的生活。在經歷1985年的在台擴大生產後,連約翰於1992年正式入駐上海七寶,並與朋友建起麥可將紡織廠。2009年,廠房設備全部遷至江西,空廠房開始用於出租,並由長子連泰瑞接手。連泰瑞在外地留學回台後即到上海幫父親打理紡織廠,完全不考慮自己的個人理想,經多年全情投入工作,已將家族生意操作到穩步發展。2015年決定抽身出來給自己一個追夢的機會。熱愛美術與創新的連泰瑞決定將空置的麥可將紡織廠的廠房活化搞文創,一直思考如何將「新」與「舊」妥善融合。終於,他在2016年執筆寫下麥可將文創村(麥可將文創園區),克服重重困難下,文創園區最後一塊「拼圖」——「光時旅行」文創酒店拼上。 ◆採、攝:焯羚 文:雨竹

日前,「光時旅行」酒店在充滿歷史氣息的麥可將文創園區內舉辦非比尋常的開幕儀式。以時光為主題的《彼時 此時》活動主題,融合麥可將歷史及海派文化元素,並邀請了生於香港的「鐵皮玩具大王」陳國泰、旅法帽飾設計師楊美娟,以及詩人、譯者、藝術評論家甜河(汪嫣然),分別以鐵皮玩具、民國風帽與時光、文學為主題進行分享。為到場來賓獻上了一場直觀的極致「光時旅行」。

「光時旅行」前後兩棟共計6,417.2平米。進入酒店,便能看到一條從閩南老建築中搜集的老花磚經過修繕後組成的隧道,搭配燈光和鏡面的設計,客人宛如走進一條時光隧道。步入酒店大廳,便能看到陽光透過碩大的落地窗灑落在花磚牆面、老木質傢具和每一處角落,既能讓人感受到老廠房厚重的歷史,又能令人欣賞富有設計感的當代美感。酒店內的蕾絲花燈、裁縫尺組成的前台、縫紉機牆等老紡織元素,無一不透露着麥可將30多年的文化。酒店還配有慢讀時光的古本書屋、傳遞快樂的時光郵局、時嶼美館、時光花園、時光工坊等公區,和以時間點命名的五大房型,十多種匠人主題客房也由園區匠人打造。

作為上海市台胞投資企業協會文創工作委員會副會長、麥可將文創園區總經理、園區酒店「光時旅行」創辦人的連泰瑞,決定斥巨資創辦「光時旅行」酒店的初衷是打造展示文創產品的平台與空間,酒店也與台灣頂級木工、陶瓷、鐵藝、玻璃等文創品牌合作,核心就是引起大家對文創的好奇及興趣。連泰瑞表示:「許多商人聽到文創就以為很深奧,我自幼喜歡有創意的東西,也熱衷於繪畫創作。覺得文創是將文化、歷史、藝術以創新模式傳達給大眾;文創是生活,也是每個人可以感受的東西,是你對美好東西的嚮往,是一個感動。」

他指出,台灣約20年前就有了文創產業及文創園,比如華山1914文創園區,而他到處拜訪一些園區做市場調查、搜集資料,意識到原來舊工廠不僅可以被用做倉庫,還可以被改造為文創園。當家族紡織廠遷到江西,公司將空廠外租為倉庫,連泰瑞後來將構想告訴父親後,說服父親,父親也鼓勵他,稱只要他認為合適,就要努力做到極致,他便開始逐步將工廠改造為文創園。連泰瑞表示自己很幸運,因為父母、朋友、工廠員工的支持都是他能夠搞麥可將文創村,並建成「光時旅行」的關鍵。

連泰瑞分享,他不希望只是把陳舊的物品擺在酒店,而是想讓客人以新的方式感受歷經歲月的物品。他坦言,將「新」與「舊」無縫融合,同時又不讓觀者覺得突兀或矛盾很困難,但他希望為客人打造一個舒適的氛圍,既不讓客人認為酒店很老舊,也不讓酒店成為單純後現代的地點。對於感受「時光」,他以黑膠唱片為例,稱來到酒店的客人可以選擇播放音質具年代感的唱片,聆聽久遠的故事;客人亦可在居住期間,靜心感受房間內榫卯結構的紅木傢具的質感、翻看紅木工廠的介紹,而不會像在商場購買傢具那樣走馬觀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