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逾百所中小學及幼稚園,將於下月中聯合舉辦第一屆「(大灣區)香港學校教育展」。 香港文匯報記者陸雅楠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陸雅楠)香港致力吸納海內外人才,除了建設國際高等教育樞紐,中小學教育界別亦積極「動起來」,向外推廣本港優質教育。代表全港數百間中小學的三大學校議會香港直接資助學校議會、香港津貼中學議會以及香港資助小學校長會,將於12月中一連3天聯合舉辦第一屆「(大灣區)香港學校教育展」,共有逾百所學校參展,讓有意來港發展的專才現場諮詢香港學制特色、學校收生要求等子女教育資訊,部分學校更會作即場面試甚至取錄。主辦方期望透過活動能增加人才留港的意願,並為香港培養更多人才儲備。

即場設筆試面試「搶人才」

藉着各項輸入人才計劃,今年以來香港成功吸納7萬名人才,當中單是「高才通」計劃已有4.3萬宗申請獲批。事實上,子女教育是吸引及支援人才的重要配套,不少來港人才亦有申請其未成年子女受養來港,亦為香港學校招生帶來新動能。

為建立香港學校與大灣區內地城市的升學平台,本港三個主要學校議會將與STEM PLUS合作,在亞洲國際博覽館舉辦首屆「(大灣區)香港學校教育展」,向有意來港的人才,以及大灣區內地城市的港籍學生家長,介紹香港教育的特色和辦學理念,共有逾百所香港中小學和幼稚園參加。參展學校會現場為家長提供諮詢服務,解答各種升學困惑,例如收生機制、小一自行派位等,以及介紹不同學校的插班安排、特色和要求。部分學校更提供現場筆試和面試,或即場取錄優秀的學生。

展覽主辦方多名代表近日接受香港文匯報等媒體訪問。直資學校議會主席、英華書院校長陳狄安指,香港基礎教育水平高,多項指標均於全球評價中名列前茅,吸引了許多學者和學校來港交流。

讓家長更了解本港學制

他表示,自「高才通」計劃推出後,本港學校對不同地方的學生及家長的吸引力開始展現,尤其是來自大灣區內地城市的一群,然而許多內地家長對於香港的學制並不太熟悉,「對學校的收生要求、『一條龍』學校的銜接方式,以及各個學科的教學語言等資訊都比較陌生,今次展覽便是一個機會,讓他們了解更多。」

教育局早前更新通告,開放公營學校取錄「高才通」及多個人才計劃獲批者的受養子女入學,即與本地學生看齊。津中議會主席、九龍真光中學校長李伊瑩表示,至今已面試和取錄了數名父母透過「高才通」計劃來港的學生,「他們表現出對於來港讀書的清晰目標,並且對兩地讀書情況的差異有所了解。這些學生為此作好了準備,包括報讀英語班和學習粵語等。家長們特意從內地前來參加學校面試,這些學生展現出良好的讀書態度、待人接物有禮貌,與同學相處融洽。」

她表示,今次教育展於12月舉行,可為家長們提供更早籌備子女升學的機會,尤其針對已經是港籍兒童的家庭,他們可以提前進行申請,而不必等到明年7月或8月臨近新學年才處理,而對於需要等待簽證的家庭,也能夠預早規劃。

她還提到,對於透過人才計劃或其他新加入的學生,普遍學校老師們也願意額外幫助他們適應學習上的困難及香港的學習環境,許多學校開設了適應班和夥伴計劃(buddy scheme),讓他們能夠認識香港社會文化,同時促進不同背景學生之間的交流和友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