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特約記者 周天梧 倫敦報道)10月初,英國首相蘇納克正式宣布取消「英國2號高速鐵路」(HS2)工程中連接伯明翰至曼徹斯特的路段,這個決定反映了英國近年基建發展停滯不前的困局,亦成為英國經濟沒落的象徵。英國基建落後的問題存在已久,不但是全新的大型項目,就連翻新舊有老化基建也顯得力不從心,早已影響到民眾生活,英國政府一個專家委員會日前便發表報告,指英國每年需投入最少700億英鎊(約6,660億港元),才能讓基建設施追上時代需求,但分析普遍相信英國如今已負擔不起這筆開支。

英國政府決定取消HS2北部路段的主要原因,是這項籌備了足足15年之久的項目已經嚴重超支,現有計劃已不再具有經濟合理性。蘇納克宣布決定時表示,取消項目後節省下來的360億英鎊(約3,425億港元)資源,將會投放到受影響路段的其他交通基建項目,更聲稱這些項目為北部地區帶來的經濟效益將比興建高鐵更大。

不過蘇納克卻沒有說出一個事實,就是假如英國經濟和政府財政仍然強健,根本就不需要在興建高鐵與繼續發展其他交通基建兩者之間做選擇。

政府負債增40%至逾24萬億

疫情期間,英國政府斥巨資支撐經濟,導致負債急升,自2020年3月以來,英國政府負債增加了40%,達到2.6萬億英鎊(約24.7萬億港元),相當於國內生產總值的100%以上。由於英國已發行國債中有多達四分之一的孳息是與通脹掛鈎,因此過去兩年通脹急升,就令英國政府的債息負擔大增,債息開支佔財政收入比率冠絕所有發達國家。

事實上,除了HS2這種大型基建項目外,英國近年亦無力進行其他較小型的基建工程,很多老化的基建設施早已影響到民眾日常生活,倫敦以外城鎮的落後公共交通設施,亦導致民眾不得不依賴汽車出行,增加碳排放之餘亦令道路更加擠塞。

符合時代需求 每年投入需6660億

由保守黨政府於2015年成立的國家基建委員會日前便發表報告,指出英國在2050年前每年需要投資最少700億英鎊(約6,660億港元),才能讓公共交通等基建設施水平符合時代需求、應對氣候變化及收窄貧富差距。這個金額比英國過去10年每年平均基建投資的550億英鎊(約5,233億港元)高出一截,報告建議政府投資最少要較現時增加50%至300億英鎊(約2,855億港元),其餘則應來自私人企業投資。報告指出,英國除了要興建新的電網,更新現有鐵路、公路及寬頻設備,亦需要資助民眾更換室內暖氣設備等。

不過在HS2項目爭議後,外界都質疑保守黨政府是否有意願大規模增加基建開支,例如當早前在野工黨承諾未來上台後將會斥資280億英鎊(約2,664億港元)來提升基建時,就被保守黨狠批是「大花筒」,聲稱英國無法承擔亦無必要作出如此大筆基建開支,工黨此舉只會導致英國經濟「崩潰」。

商界對於投資英國基建的興趣亦已大減,全球最大基建投資基金之一、在英國有不少投資的澳洲IFM Investors早前便表示,由於英國政府朝令夕改且決策過程漫長,英國已經不再是具吸引力的基建投資地點,該基金暫時不會再在英國進行大規模基建投資。

政策議而不決朝令夕改 工程超支家常便飯

英國政府早前以超支為由決定取消「英國2號高速鐵路」(HS2)工程的北部路線,分析指出,英國基建項目超支情況嚴重,以致鐵路和公路等建設成本比起歐美其他發達國家都高得多,原因是當局在規劃甚至施工過程中經常議而不決、朝令夕改,導致工程成本不斷增加。

英國《金融時報》商業專欄作者湯馬斯撰文指出,英國基建發展當前陷入一個死胡同,就是政府的議而不決導致很多基建項目成本高昂,而每當一個項目超支到一定水平後,政府又會因此中止整個項目或部分工程,例如HS2項目這種朝令夕改的事件就時有發生。

變更項目內容成本高昂

文章指出,在任何工程項目中,政策的議而不決或朝令夕改的成本都是非常昂費的,因為每當項目內容有變,相關合約就要重新簽訂。一般工程項目的成本中,五分之一都是用於設計和籌備,每一次項目內容變動都有可能令這些工作推倒重來,從而產生更多設計成本,尤其是像HS2這種大型複雜的項目。

英國政府在基建政策上的議而不決,亦導致基建項目缺乏連貫性。以鐵路電氣化為例,德國平均每年都會對大約200公里的舊有鐵路進行電氣化更新工程,但由於英國政府往往拒絕承諾中長期穩定投資,導致鐵路電氣化工程時有時無,某些年份可以一年內更新多達600公里的鐵路,但也有些年份是完全沒有進行任何工程。

這種缺乏連貫性會產生很多連鎖效應,而結果往往就是工程成本增加,例如當政府沒有持續推進的工程項目,公務員就會無法累積監管大型基建項目的經驗,以致必要時往往要斥巨資從外部聘請顧問公司;如果沒有持續的中長期合約,工程公司就不會願意投資培訓員工,一些較重要的專業技能很可能就會無法傳承,導致到需要聘請相關工人時的成本大增。

工程企業的規模亦反映了上述問題。英國最大工程集團Balfour Beatty去年的收入只有約90億英鎊(約856億港元),與法國或西班牙大型工程集團相比可謂相形見絀,例如法國建築公司Vinci收入就多達620億歐元(約5,142億港元),西班牙的ACS公司亦有340億歐元(約2,820億港元)。此外,英國大型工程集團僅僱用了14%的建築業界勞動力,其餘86%的僱主都是中小型企業,這正正因為在朝令夕改的環境下,大型工程集團都寧願以外判方式去分散風險,但這也意味政府需要為此付出更多。

記者手記|隨處路陷易壞車 修路等一年半載

道路是最能體現英國基建問題的地方。在英國,不論是鄉間小路、城中要道抑或是車水馬龍的高速公路,隨處都可以遇到大大小小的路陷,駕駛者稍不留神中了「陷阱」,輕則屁股受罪,重則是汽車損壞。本來在英國多雨的天氣下,道路出現路陷也是自然現象,但問題就是負責修路的地方政府資源不足,結果一個路陷點往往可能要等幾個月,甚至拖上超過一年時間才能被修復,例如筆者家門前不遠的一條必經之路就有一大塊路陷,等了足足半年才被鋪平。

城際列車速度慢 常誤點

英國鐵路的狀況同樣也好不了多少,除了連接英法海底隧道的1號高速鐵路(HS1)外,英國這個鐵路起源地就沒有其他高速鐵路,來往各城市之間就只有普通列車,但這些城際列車不單速度緩慢,而且經常誤點,甚至會無緣無故取消班次(筆者就試過在入閘後才發現原定要坐的班次突然因人手不足被取消,需要出閘改劃其他班次),車廂空間也非常擠迫。可以說,在英國乘坐火車出遊,根本就沒有什麼樂趣可言。

歐美國家的交通基建發展一般走向兩個極端,要麼是像美國這種完全依賴公路的,要麼是像歐陸國家的重視公共交通建設,但英國卻是兩頭不到岸,公共交通發展不行,道路維護也做得不好。在英國政府以超支為由取消興建「英國2號高速鐵路」(HS2)北部路線的當前,民眾真的很難對英國的基建發展,可以在未來一段時間內有任何改善有信心。

責任編輯: 趙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