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 臻

這段時間,香港許多媒體及社會人士都為如何打造香港「夜經濟」向政府出謀獻策。例如加強軟硬件配套、搭建振興「夜經濟」的平台、先妥善解決交通、噪音、衞生、治安、市容等問題。商界市民也要配合,如果政府搭建平台,商界又急功近利、要立即刮一筆錢的話, 夜市肯定難以持久。因此商界市民都要有拿出希望培養一個行業和特色市場經濟的心來做這件事,這樣香港的「夜經濟」才有希望。

此外,「夜經濟」不應該用目前商場店舖的經營手法和思維去考量。甚至不應由同一個層次的人做,正所謂「大雞不食細米」,應該讓一班喜歡做夜市集的青年人來做。其實有一批喜歡自己做手作的人,每當商場有平租給他們,他們都會踴躍去擺攤。筆者在荔枝角和K11商場都逛過,很熱鬧的。

上周日晚上7點,中環擺花街街頭迎來了一隊旅客。導遊搓搖着小旗喊話,旅客拿着手機遊覽拍照。以往這些情景都是自由行文青們會找的節目,如今夜遊中西區也成為了旅行團的節目。這反映了:一,中西區的確極具舊香港特色;二,香港夜生活的旅遊資源確缺乏,而這更加提醒特區政府要好好搞一些讓旅客有興趣去消遣的地方。而且要既有高消費的也要有平民化的,否則一樣難維持。在目前經濟環境下,旅行社不可能搞高價團,都是大眾化。內地旅客可能願意買家鄉沒有的東西,未必肯花錢食家鄉有的東西。香港叫一盤川菜水煮魚200多港幣,夠他們在家鄉食三四盤,心態上唔抵, 他們會考慮不食。而香港人去海外玩都說要窮遊歐洲、日本,還專門找平靚正的東西買和食。這就是人性。

廣州市正施行「培育羊城夜市先行區」,香港也應該研究每區最適合做哪種夜市,先做需求最大的。例如專賣文創品、專食宵夜、專睇浪漫表演的。香港維港的一流夜景不好好利用簡直浪費。當然啦,只是容許人行、無處可坐,或者有人來趕你走,怎聚人氣?請他們晚上去西環海旁看看就明白。政府應「因時勢因地制宜」,考慮一下夜晚某些地方、某些時段是否可以靈活處理,讓市民使用。那些說:倒不如讓商場開夜點、店舖給優惠來得簡單,又是眼光短視的看法。商場不要早關門與搞特色夜市互不衝突,為何思維就是不肯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