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品嘗蔣家腸旺麵,晚上來到青雲路。7月6日,前來出席2023泛珠三角區域合作行政長官會議的香港特首李家超,在繁忙的政務之餘,不忘延續一貫親民作風,貴陽大街小巷「接地氣」,最精彩的一站,就是尋味堪稱貴陽深夜食堂的青雲路。在這裏,好客的東道主一下子端上紅橋老六烤雞腿、青岩綠色米豆腐、清鎮熱湯絲娃娃、洋芋粑、水果豆花和湯圓,林林總總七八種,色香味撲面而來,勾人饞蟲。現在,帶大家來到這條大街,跟着特首穿梭於青雲路尋味。 ◆文、攝︰香港文匯報記者 周亞明 貴陽報道

當晚八時許,李家超一行從位於貴陽市南明區青雲路的青雲門進入,沿特色商業街一路步行,在85號折進「青雲市集」,漫步貓街,在中心廣場欣賞粵港風格的《捕風漢子》和《愛情陷阱》等歌曲演唱。其間,最接地氣的,當然還是放眼小吃不夜城之後,這一次短暫的小吃美味駐足。而記者早前採訪到的一位吳小姐的尋味生活,和她演繹的青雲路,有意無意的,或許就是李家超此行青雲路的「隔空導遊」,多多少少可彌補其逗留短暫之不足。

最深印象就是吃

「最直觀的感覺就是變年輕了」,作為這裏曾經的老住戶和最資深的年輕「吃貨」,吳小姐說,但最吸引她的,其實還是這裏不變的老味道。「吃的第一口烤魚就是留一手的」,在青雲路,最深的印象就是吃。在吳小姐的尋味生活中,青雲路的周記留一手烤魚,乾香乾香的,與重慶烤魚較多湯汁的特色大異其趣,特別符合貴陽人重口味的嗜好。胡老六的烤肉店她也常去,細心的她總結出這家烤肉的特色有三,一是嫩,二是軟,三是香。她倒是沒參觀過胡老六的廚房,但她揣摩,一是牛肉的部位選擇恰當,二是可能使用「濕」烤;三是辣椒麵有秘方。她猜測,可能是一邊烤,一邊噴灑秘製醬料,這就是入口嫩和軟(即不柴)的主因。還有,烤製過程撒的辣椒麵,其選材、配方和工藝也有講究,所以香,令人百吃不厭。

在青雲路,吳小姐三五一夥,經常光顧的還有華仔龍蝦、廣味園和記不清招牌名號的水餃和砂鍋粉。「未改造之前,青雲路本來就是一個老牌夜市街,只不過都是以露天大排檔擺攤形式為主,店舖內的飯店反而沒有街邊攤生意好」,吳小姐說「這裏是可以大聲說話的那種,大家不拘束,不講究穿着,不講究吃相——這一點也是吸引人的地方」。

不過髒亂差的環境也令人不爽。彼時的「留一手」,佔到青雲路的半條街,攤攤擺在路邊,坐不下了才往屋裏擺。屋裏也擺不下了,老闆有「高招」,就把臨近背街小巷房子租過來,擺起了「蒼蠅店」,也就是先在人家沿街小巷門前擺,擺完以後再往人家屋裏擺,環境嘛,就不要去說它了。

或許就是想逃離髒亂差,2012年,吳小姐搬出了青雲路。家是搬走了,但去青雲路吃東西卻是一直沒斷過。「以前天天在這裏出入倒不覺得,搬走之後專門回來找吃的,似乎比家在這裏時的次數還多。」

改造後擺攤更舒適

改造之後再去青雲路,吳小姐當然還是吃東西。留一手還在,胡老六還在,廣味源和華仔龍蝦也還在,新增了一家麻辣燙還可以,可惜的是砂鍋粉不見了。沒人問還不覺得,有人一問,吳小姐才發現,這裏其實是換了一個天。

留一手的路邊攤不見了,原來擺攤的地方現在變成舒適休閒的候餐區,室內也全部加裝了中央空調和抽風機,吃烤魚什麼時候就沒有了煙熏火燎的情景了?胡老六還在老地點,原來人家一直在室內擺枱,所以和味道一樣沒有什麼變化。一次一次吃下來,最為銷魂的老味道沒變,價格也沒變,高聲說話也沒誰說不可以,所以,吳小姐他們一黨,只要工作不忙,還是隔三差五常常來。

吃的變多了,更主要的吃的東西品相變好了。這也是吳小姐的新發現。不過,最大的發現還不是吃的,而是人——尤其年輕人更多了;還有,就是外地人更多了。

「一聽口音就是外地人,一看就是從甲秀樓玩過來,到這裏尋覓美食」,吳小姐粗略估計,這樣的過來旅遊外地人,佔到青雲路人群的一半還多,「而且,如春暖花開,來這裏的外地人還會更多」。

「過去和現在,來這裏還是吃為主」吳小姐說,「現在除了吃,還有一些好玩好看好逛的地方。比如三克島圖書館以及眾多的咖啡店、精釀酒吧,在其間的『青雲市集』,還出現了很多年輕的店舖,青雲路除了煙火氣濃厚,還是年輕人的潮玩之地」。

留住不變老味道

吳小姐知道一件事,明白了波哥的生意為什麼能夠「紅火火」,也明白了青雲路為什麼留得住老味道。波哥就是青雲路上紅火火海鮮店的老闆,大名叫陳逐波,說的就是從廣州空運過來的60斤明蝦,將近一半壞了,小工問波哥怎麼辦。「波哥」的回答就是「倒掉」。這種事倒不是天天碰到,但每次碰到,「波哥」的回答都是一樣的。

對道地食材的講究,是「波哥」做生意的秘訣之一。「波哥」掛在嘴邊的話,海鮮海鮮,講究的就是一個「鮮」字。貴陽不在海邊,人家本來就懷疑你的海鮮到底鮮不鮮,那就要特別講究。為此,陳逐波還定下硬規矩,不管是誰,不管是哪個環節,只要把不「鮮」的菜品端上桌,那就要追責、扣錢或者炒魷魚。

對食材近乎苛刻的講究,還可以在花椒上看得出來。畢竟是在貴陽開海鮮餐館,「波哥」在做地道海鮮菜品的同時,還自創了明蝦炒魔芋和小尖椒炒魷魚絲兩道招牌菜。其中的佐料,除了綏陽和花溪辣椒兼搭,少不了的就是花椒。五六十塊一斤的花椒他不要,陳逐波要的是價格一百二十多快一斤的四川大紅袍。「這種花椒看起來和普通相比沒什麼兩樣,但它不光麻,還能從舌尖透出一種香,對,就是又麻又香」,陳逐波顯然早已就沉醉在「大紅袍」香味裏,不太說得清楚大紅袍的好處到底是什麼。

60斤明蝦倒掉一半,便宜的花椒不要,偏要貴的,這個波哥確實有點「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