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中醫全體畢業生合唱校歌。(記者李紫妍 攝)

(香港文匯網記者 盧靜怡 實習記者 李紫妍)「大灣區建設吸引了香港的人才過來,同時,香港也在接納內地的人才,是一個融合、相互吸引人才流通的過程,非常感謝國家提供這樣的發展平台和機遇給我們。」6月27日上午,廣州中醫藥大學為4708名畢業生舉行了莊嚴隆重的畢業典禮,來穗求學11年的港生朱聖芳作為學生代表登台發表畢業演講,回到台下後,她如此向記者剖白了港生的心聲。畢業之際,許多像她一樣北上求學的港生帶着自己與中醫藥的故事,走向各自的未來。

校園內,畢業生們正在拍照留念。(記者李紫妍 攝)

北上求學並不容易,中醫學專業的本科生黃綽濼曾一年半沒有回家,每一年都努力學習,拿獎學金。畢業禮上的黃綽濼個子高挑,笑容甜美,可她卻說自己小時候是個妥妥的小藥包,常要吃中藥,還在中草藥的幫助下治療了鼻炎和哮喘,因此感受到中醫藥的神奇。疫情期間被感染時,因為不敢貿然去醫院,曾經的小藥包黃綽濼拿出所學知識為自己開藥方、扎針灸。畢業典禮上,當被叫到名字上台進行學位授予儀式的那一刻,她回想自己來穗五年的經歷,頗為觸動:「我覺得我這五年已經學有成就了,我真的是努力學習,獨立處理自己的問題。」

廣州中醫藥大學2023屆畢業典禮現場(廣中醫供圖)

同為中醫學畢業的周均豪則是個「奇葩」小孩,當其他小朋友很抗拒去醫院、藥房時,他卻從小愛聞藥香,又在家人日復一日藥材煲湯的熏陶下,自然地愛上了傳統中醫藥文化。經過在廣中醫五年的專業學習,周均豪意識到嚴謹的醫學態度比喜歡更加重要,對中醫的認知也更加科學:「以前我以為把中藥認識了之後,拼在一起就可以開成一個藥方。通過學習四大經典和一些經方派教授的書,我知道它們所有的組合都是有道理的,缺一個、多一個,這個湯藥的效果可能就很差。真的是需要活到老、學到老,努力鑽研才可以掌握到精神。」

港生黃綽濼(左)朱聖芳(中)周均豪(右)。(記者李紫妍 攝)

粵港兩地在中醫培養與實踐上有一定的區別,三位港生雖然對未來去向各有選擇,但都表示希望通過自己的學習和實踐,溝通兩地的中醫文化和經驗:「我們可以把內地的精粹帶回香港,融合在一起給病人更好的關懷。」黃綽濼告訴記者,來內地學習前,她從未想過自己也能拿着手術刀操作,還能上手術台,但這都在廣中醫一附院的實習中成為現實,她用了近一年時間輪轉11個科室,鍛煉了實踐能力,接下來,她將去往香港浸會大學攻讀針灸學碩士。周均豪選擇先回港工作,並考取執業醫師證,他表示內地學習背景會對此很有幫助,「它會參考上課的一些教材,也有一些認證學校的名單,像我們廣中醫是認證通過的。」博士生朱聖芳則決定留在內地,「想先增加自己的經驗,因為香港目前還沒有專門的中醫院,內地三甲醫院的資源更豐富一些。」

和三位港生一樣,四千多名畢業生即將帶着多年學習的收穫,走向各自的未來。典禮上,廣州中醫藥大學校長王偉以中醫五味——酸、苦、辛、咸、甘為同學們送上特色寄語,表示五味交織方為人生,「希望中醫藥的四氣五味能助你們解決疑難雜症。」畢業禮綵排時,望着台下工作人員忙碌的身影,朱聖芳心中湧上離別的傷感。而告別之後,她將繼續堅定地從事中醫藥行業,「希望可以為人類健康帶來更好的成果。」

廣中醫校長王偉正在為優秀學生頒發榮譽證書(廣中醫供圖)
匯集港、澳、台、僑生的國際學院正在等待進行撥穗儀式。(記者李紫妍 攝)
港澳台僑學生學位授予儀式現場。(記者李紫妍 攝)
責任編輯: 之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