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文森)日本宣布將於近月透過海底管道將逾125萬噸福島核廢水排放到海洋,引起國際關注。香港特區政府食物及環境衞生諮詢委員會主席、城市大學海洋污染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梁美儀昨日指出,放射性物質「銫」等有害物質會累積,半衰期長達30年,服用含大量「銫」的食物後,有可能引致血癌等。民建聯立法會議員葛珮帆憂慮日本可能已開始偷排核廢水,呼籲特區政府立即暫停進口福島一帶水產品。

憂偷步排放污染海產已流入

特區政府日前表明,一旦日本啟動排放核廢水,可即時禁止福島一帶沿岸最高風險縣份水產品的進口,以及對其他有風險縣份水產品的進口實施嚴厲管制。葛珮帆昨日接受電台訪問時表示,日本並沒有公布排放核廢水的具體時間,很可能會偷步排放,若到發覺時才暫停進口福島海產,可能已有受核廢水污染海產流入本港。

她認為,香港目前對福島海產檢測較寬鬆或有漏洞,例如福島地區生果不能入口香港,但如變成果汁或釀酒,就可如常進口不受管制。同時,有些食品只標示來自日本,不能排除來自福島地區,也無須核輻射檢測證書即可入口本港。她促請政府禁止福島附近縣市的食品入口,並加強對所有日本進口食品的檢測,以釋除市民疑慮。

梁美儀在同一節目上批評日本計劃排放核廢水不道德,「雖然這些核廢水已經過污水處理,理論上可將所有重金屬、大型污染物去除,最後剩下有放射性的廢水對人類與環境的災害比較少,但仍然有害處。有些國家將污水排放在自己的湖泊,這些廢水的半衰期有12年,過後才利用,這是比較有責任感的做法。」

對上月福島核電廠近海捕獲的魚被驗出「銫」超標180倍,梁美儀認為這顯示福島核洩漏影響嚴重。若人類進食核輻射污染食物,會出現基因突變甚至癌症,影響人體長達30年至50年,「銫的半衰期長達30年,長期食用被其污染的食物,身體只能將部分排走,餘下或會進入骨骼,留存體內數十年之久,或導致細胞病變,最嚴重可致癌,當中最普遍是血癌。」

不過他強調,本港食物安全把關做得很好,政府會加強抽查,需要時會禁止受影響食品進口,呼籲市民無須過分憂慮。

黃傑龍料水產價格出現波動

香港日本食品及料理業協會創會會長黃傑龍表示,業界已有心理準備,福島、宮城、岩手、茨城和千葉縣5個沿岸縣的水產有可能被禁止入口,即使相關水產仍可進口,但亦會受極嚴格控制,包括要接受大量檢測,預料需要6星期才可出報告,屆時產品價錢亦無可避免出現波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