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陸雅楠)平等機會委員會昨日發表研究報告,關注年輕殘疾人士從學校過渡至工作的有效策略。當中顯示,殘疾學生就讀專上學院近年有上升趨勢,惟學歷提升對他們的幫助卻成疑,逾三分之二殘疾者反映僱主誤判其需要及能力,獲分配工作與實際能力不符,半數人認為自己因殘疾而未能晉升。此外儘管85%僱主稱願意聘請具專上學歷的殘疾人士,惟亦有人一知悉求職的殘疾青年要坐輪椅,便馬上由「來面試」變成「等通知」。平機會呼籲各界加強對殘疾高學歷學生的支援,並清楚認識他們的能力,創造有利環境讓其發展所長。

平機會委託香港城市大學社會及行為科學系在2020年起,以問卷訪問了1,421名殘疾青年、家長、教師、社工及僱主等,並針對殘疾青年和各持份者狀況進行焦點訪談。研究結果顯示,不少殘疾青年於專上教育遇上不友善環境,44.3%人指老師未能理解他們因殘疾而導致的學習困難,46.4%直言在學校被同學取笑或排斥。

指僱主對殘疾者能力欠缺認知

而在職場過渡方面,雖然85%受訪僱主指願意聘請大專畢業的殘疾青年,但實際上僱主對殘疾者能力欠缺認知,35.4%殘疾青年反映僱主會無視他們的殘疾,分配太難的工作,但同時亦有31.9%人指僱主誤解其殘疾,只分配太簡單的工作給他。另有51.9%顯性殘疾者認為因其殘疾而沒有得到晉升,亦有33.3%顯性殘疾者稱其僱主拒絕提供工作調適。

研究報告並引述殘疾青年求職經歷,有肢體殘疾的年輕待業人士獲邀面試後,對方問及有何需要特別關注,青年提到自己要坐輪椅,對方便隨即改為叫他「等通知」,反映社會未能接納。此外報告又提到,僱主對《殘疾歧視條例》認識不足,懼怕殘疾人士「易請難送」。

研究報告建議,應該加強對殘疾學生就業支援、生涯規劃教育和職業指導,在僱主方面亦可加大干預,包括強制要求上市公司披露職場共融方面的工作,另政府亦可增加僱主購買輔助設備和執行職場改善措施的津貼金額。

平機會行政總監(營運)朱崇文透露,現時教育局正與學界商議,將殘疾學生在特殊學校的個別學習計劃(IEP)轉交其升讀的專上院校,以便院校跟進處理。他表示,研究結果說明,香港社會仍然對殘疾人缺乏了解,亦存在社會標籤和歧視,他強調有報酬的就業不是「福利」而是「權利」,社會應於學校和工作間為殘疾人士創造有利環境,讓他們可發展所長,並希望僱主不要害怕和殘疾僱員去溝通,但是需要把他們當普通僱員培訓,「殘疾人士沒有大家想像中那麼『玻璃心』,他們可以直面和談論自己的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