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庭上披露的案情顯示,本案6名被告大多在修例風波期間認識,有些是鄰居、朋友或同學,而且當時都是學生,反映在香港國安法實施後,黑暴和「港獨」雖被警方重拳打擊,但黑暴餘毒及荼毒青少年學生的潛在威脅仍存在,甚至進入大學和中學校園。

案中女被告郭文希與主腦之一的何裕泓於2019年底至2020年初相識,並互相追蹤對方Instagram。2021年,郭加入「光城者」。被告歐文和何就讀觀塘同一間中學,同年經何結識郭,三人在一次飯聚中談起涉案計劃的念頭,後來郭和何經常在Telegram討論計劃,包括使用烈性炸藥TATP。

其後,何四處物色放置炸彈的人選,曾在校園招攬女同學,但未知是否成功。後來,何招攬了陳綽軒,陳又介紹友人羅啟穎給何。何給了500元予羅,又要求陳令羅花光該500元,令羅沒有藉口退出計劃,惟羅並沒有使用該500元,直至警方搜屋時檢取該張紙幣。何曾邀請同校另一女生協助放置炸彈,稱他可以資助她到台灣讀書,但未有透露女生是否參與。

案情透露,何裕泓就讀學校姓蔡的化學老師察覺何受到修例風波影響,思想變得激進,曾表達對政府及警方不滿,又提到海外炸彈襲擊。何又向蔡老師詢問如何製作炸彈及如何存放高濃度雙氧水,更透露計劃在法院大樓廁所放置炸彈,成事後逃往台灣,並向老師借5,000元,惟老師拒絕回答何的詢問,也沒有借錢給何。

另一名涉嫌主腦張昊揚,在2021年2月至4月因為代表「賢學思政」與「光城者」代表「和談」,因而認識「光城者」的成員。張退出「賢學思政」後,經常與郭及「光城者」成員討論使用炸彈和武器等。有人提到成立激進政治組織「矢名」,又計劃聯繫不同大學學生會,利用他們的影響力和網絡去支持和資助反政府行動。身為「光城者」成員的郭文希,遂將張介紹給何裕泓認識。何把他的計劃告知張,張承諾會提供金錢資助和協助何在成事後離港。

資料顯示,警方在「光城者」炸彈案中,至少共拘捕15人,其中8人被起訴,現有6人認罪。 ◆香港文匯報記者 葛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