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綜合報道:人工智能(AI)聊天機械人ChatGPT推出近3個月,已在各領域引發熱潮,現在這套由美國初創企業OpenAI開發的工具,也「進軍」圖書出版界,韓國出版商Snowfox Books計劃周三推出韓國第一本完全由ChatGPT撰寫的書籍,名為《尋找人生目標的45種方法》(45 Ways to Find the Purpose of Life,暫譯)。除撰文外,新書亦會交由AI翻譯、校對及設計插圖,是全球首本由AI處理整個出版過程的圖書。

《韓國經濟新聞》昨日報道,ChatGPT以Snowfox Books行政總裁Seo Jin的故事構思為基礎,僅花7小時便完成所需的資料搜集並以英文寫成這本135頁的書籍。新書隨後採用韓國科技巨頭Naver旗下AI翻譯程式Papago譯成韓文,過程不到2小時,並交予釜山國立大學與一家韓國初創公司共同開發的AI語法檢查程式校對。封面則由美國AI圖像生成程式Shutterstock AI負責。

出版流程只需一周

Seo Jin指出,這本書是第一本由AI處理整個出版過程的圖書,計劃出版只因好奇「假如AI進一步發展,出版商會怎麼樣」。報道稱,因翻譯、校對、印刷等工序繁瑣,過往以韓文出版一本外語翻譯書需要2至3年時間。業內人士稱,藉由AI協助,整個出版流程可在一周內完成。

ChatGPT是一種AI語言模型,透過大量數據進行學習,能夠理解和回應各式各樣的主題和提示,生成類似人類所回應的文本。對作家而言,這意味着他們可以使用ChatGPT產生構想、擬定大綱甚至加快寫稿速度。

須先解決版權等敏感法律問題

不過有分析家指出,這類行動可能侵犯版權,也會引發AI生成內容產生的獲利歸屬爭議。韓國一間出版公司的總編輯表示,ChatGPT等「AI作家」很快將成為圖書出版市場的主要參與者,但必須先解決版權等敏感的法律問題。韓國出版商協會行政總裁Park Yong-soo表示,「政府現在該認真制訂針對AI軟件道德和能力方面的法律及規範。」

韓前年誕首部AI長篇小說

韓國早於2021年已推出由「人工智能(AI)作家」撰寫的首部長篇小說,是由AI作家「比蘭蓬」編寫的《從今以後的世界》(The World from Now On),於前年8月上架。

《從今以後的世界》

「比蘭蓬」由韓國AI初創公司Dapumda和自然語言處理公司Namaesseu共同開發。當地出版社Parambook分享「比蘭蓬」的寫作過程時表示,主要由作家與電腦科學專家金泰妍概述小說主題、人物角色與相關故事背景後,再教導「比蘭蓬」寫作技巧,並協助其編寫小說。

《從今以後的世界》故事內容講述了殘疾數學家、企業家、精神病學家、天體物理學家和佛教僧侶五位主角的生命經歷,並試圖探討人類存在於世上的秘密故事。

英《每日鏡報》出版商擬AI代筆 工會憂記者飯碗不保

人工智能(AI)聊天機械人ChatGPT近期在全球火熱,傳媒行業也紛紛採用相關技術。英國《每日鏡報》及《每日快報》的出版商Reach前日表示,該公司正在探索ChatGPT撰寫天氣、交通等短新聞的可能性,成為最新一家計劃以AI工具撰寫稿件內容的新聞媒體。

Reach行政總裁馬倫表示,公司已經建立專門的工作小組,研究如何使用ChatGPT等AI技術,協助記者撰寫關於當地天氣及交通的新聞。馬倫說,「我們將編輯及技術團隊組合,正探索ChatGPT及其他學習型機械軟件,輔助記者報道更多例行性新聞的潛力,例如交通、天氣等話題, 又或是在傳統內容領域外,尋找它的創造性用途。」

Reach目前出版超過130種全國性和地方刊物,除了《每日快報》和《每日鏡報》外,還包括《每日記事報》及《曼徹斯特晚報》等。

上月警告裁員200人

Reach上月曾警告稱,受通脹高企及廣告費下降所影響,公司的年度利潤低於預期,尤其在實體印刷報刊方面,表示在其編輯及商業團隊合共4,500名員工中,可能會裁減200人。但公司同時對在美國的業務感到樂觀,已擴大在美業務。

馬倫稱,探索AI工具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採用新技術和使用數據,而非削減成本,「目前對AI的探索處於早期狀態,但是我們會將這種技術視為編輯團隊的工具,就像我們的編輯團隊目前使用的其他技術一樣。」

英國「全國記者聯盟」協調人姆羅利表示,他憂慮Reach採用AI技術,可能引起新一輪裁員行動,稱他將尋求與Reach管理層會面及對話,了解Reach此舉對員工職位可能造成的影響。演算式新聞企業AppliedXL共同創始人馬可尼則認為,ChatGPT在新聞媒體方面的應用,可發揮「支援作用」幫助編輯某些新聞報道內容,但不能生成原始報道。

擅取記者稿訓練AI 美媒要求ChatGPT付授權費

美國部分主要新聞媒體已開始批評人工智能企業OpenAI及其聊天機械人ChatGPT,指該公司使用他們的文章來訓練ChatGPT,但沒有付費。

新聞集團旗下道瓊斯部門的法律總顧問孔蒂在一份聲明中說,「任何想要使用《華爾街日報》記者的作品來訓練人工智能的人,都應該獲得道瓊斯的適當授權。道瓊斯沒有與OpenAI達成這樣的協議。我們認真對待濫用記者作品的問題,並正審視這一情況。」

知情人士透露,與《華爾街日報》一樣,美國有線新聞網絡(CNN)也認為使用其文章來訓練ChatGPT,違反了該新聞機構的服務條款。CNN計劃與OpenAI接洽,要求OpenAI支付內容授權費用。

訓練稿源自20家媒體

在這兩家新聞媒體提出擔憂前,科技記者馬可尼日前在社媒發文稱,他們的工作成果被用於訓練ChatGPT。馬可尼說,他向ChatGPT索取了一份新聞來源清單,得到的回覆列出了20家媒體。

事實上新聞機構並不是第一批質疑其內容是否被人工智能系統擅自使用的公司。去年11月,GitHub、微軟和OpenAI在一宗案件中被起訴。在本案中,一名叫巴特里克的電腦程式員指控稱,一款名為GitHub Copilot的自動生成電腦代碼的工具,本質上剽竊了軟件開發人員的工作,違反了他們的授權條款。

AI寫稿錯漏百出 美媒CNET釀「新聞災難」

美國科技新聞網站CNET近月利用人工智能(AI)撰寫多篇稿件,不過這些由「機械人記者」所寫的報道,並未做到如機械人般精準,相反還漏洞百出,導致CNET趕緊發出「更正」報道的通知。美媒形容今次事件為「新聞災難」,表明機械人並不比人類更擅長撰寫新聞報道,甚至表現得可能更差,至少目前來看,AI技術尚未發展到能取代人類記者的水平。

自去年11月以來,CNET悄悄發布70多篇AI技術生成的新聞報道。 瀏覽這些稿件,或許會覺得形式過於刻板,但不會覺得與人類記者的作品有太大區別。但一名叫布雷頓的營銷主管卻眼利地發現其中異樣。他在Twitter上稱這些新聞可能並非真人所寫,而是由AI生成。

CNET隨後承認此事,稱這只是一個「實驗」,以檢視AI技術「能否幫助記者和編輯從全方位的視角來報道新聞」。 被揭穿真相後,CNET附加說明「這篇文章得到AI引擎幫助,並由我們的編輯進行審校、事實核查和編輯」。

計錯簡單利率貸款數目

不久後,另一科技網站又在CNET的AI技術「創作」報道中揪出不少差錯,指這些AI技術生成的報道存在「非常愚蠢的錯誤」, 例如一篇報道寫道,利率為3厘的1萬美元存款在第一年後能賺取10,300美元,但實際上1萬美元只能賺300美元。 又如另一篇報道稱,「若你有2.5萬美元汽車貸款,利率為4厘,那麼你每年將支付1,000美元的固定利息。」但事實是貸款餘額每年都在減少,只需支付未償餘額的利息即可,不會出現每年償還固定利息的情況。

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電子工程與電腦科學教授法里德認為,出現這些低級錯誤「主要是編輯的失誤」,同時此事也引發另一值得注意的問題,即看似權威的AI技術是否會降低編輯的警惕心,不會像對待人類記者那樣謹慎地對待AI。

責任編輯: 宋得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