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下旅業冰封,停泊多年的車輛車身長出雜草。大公報記者何嘉駿攝

(大公報記者 賴振雄、邵穎)與內地通關在即,盡快完善海陸空交通配套、提升運力是首要重點。陸路口岸主要依靠鐵路、直通巴和旅遊巴,大公報記者昨日到葵涌的「旅遊巴墳場」直擊場內實況,發現經歷三年疫情的日曬雨淋,「墳場」內的車輛已經生銹,甚至生草,禁區紙與行車牌照過期。

中港澳直通巴士聯會表示,跨境巴士營辦商停運多年,重啟業務面對重重困難,包括車輛維修、牌照續期、人手不足等問題,希望政府速速提供支援。

有旅遊業界人士向大公報記者表示,近日接獲消息,本港將於1月10日至15日恢復全面通關,屆時,北上不限港人配額,南下暫時只限探親及商務,不包括旅遊。口岸安排方面,直通巴將恢復行駛深圳灣口岸及蓮塘香園圍口岸,鐵路則包括羅湖和福田口岸,業界正在做準備。

有消息稱,廣深港鐵路最遲在1月15日恢復服務,但也有機會提早;除了前往廣州、深圳的短途線外,亦涵蓋往北京、上海等長途路線,農曆新年後亦可望增設西九龍站來往廣州東站的列車。但香港做好準備了嗎?

在葵涌貨櫃碼頭近海關大樓外的一幅空地,現時停泊了大約850輛旅遊巴,被業界形容為「旅遊巴墳場」。大公報記者昨日進入場內直擊實況,發現不少車輛的損壞情況,比起早前從電視新聞畫面所見的更加嚴重。

記者觀察 車內掛着2020年月曆

從近距離觀察,不少車輛已經爆胎,車身甚至長出雜草,車身鋪滿塵埃,倒後鏡或支架生銹;貼於車上的行車證,不少在今年甚至2021年已經到期,有旅遊巴內仍掛着2020年的月曆,時間彷彿停留在疫情爆發早期。場內一片死寂,記者逗留期間,只聽到從遠處公路傳來的車聲,間中見到有野狗出沒,除此以外不見有其他人。

負責引路的車場管理員「權哥」表示,在這裏工作兩年多,場內高峰期有870多輛車,現仍有850輛左右。送走的車輛主要是因為太殘舊,被送往「劏車」(拆件棄置),「兩年多以來的特別事,就是有賊入來偷汽車零件,我也無能為力,只可以報警。」

通關在望,「旅遊巴墳場」結束營運之日,也是權哥失業之時,但他笑言,自己從前也是旅遊業一分子,駕駛直通巴和旅遊巴,當時的收入更高,「清場後就算失業,也會開心,只要社會復常,就有工作,接載遊客周圍去,更加有樂趣!」

中港澳直通巴士聯會秘書長陳宗彝向《大公報》表示,不少營運商反映短期內開車有難度,除了缺乏周轉資金維修,亦需有另一幅差不多大的土地,將巴士逐部移開。車輛復航前,需要全面維修,申請駕駛執照、禁區紙、營業證等。

運輸署:助業界與內地溝通

此外,過去三年時間,大部分年輕司機已轉業,招聘、培訓及考兩地牌照最快要九個月時間,陳宗彝稱,「通關要解決司機人手問題,初期估計需要300至500名司機,希望政府與內地當局協商,放寬內地滿60歲不能駕駛旅遊巴的規定。」

運輸署回覆《大公報》查詢表示,一直與跨境運輸業界保持溝通,並提供適當可行的協助,包括向內地相關單位反映業界希望盡快續領車輛及司機牌證的意見。

市民期盼已久的兩地通關,有望很快實現。中通社

政府:爭分奪秒籌備通關

(大公報記者 邵穎、賴振雄)通關在即,政府各部門及相關業界均積極準備。政府表示,正全力推進香港和內地通關,爭分奪秒籌備通關,兼顧兩地疫情風險管理,包括國家衞健委最新相關公布。有立法會議員期望,政府向業界提供清晰時間表,令各界有足夠時間準備。

兼顧兩地疫情風險管理

政府發言人昨回覆《大公報》查詢表示,特區政府正全力推進香港和內地逐步、有序、全面通關。「通關事務協調組」正爭分奪秒,雙軌並行推進通關籌備工作,一方面盡快制訂穩妥的通關方案,兼顧兩地疫情的變化和風險管理,包括國家衞健委最新相關公布,另一方面與中央、廣東省和深圳市相關單位保持聯繫,就通關方案達成共識後會隨即提交中央審批,務求在明年一月中之前予以落實。

交通是通關工作中的一大核心,國泰航空回覆《大公報》時表示,歡迎內地當局由1月8日起不再對入境人員和貨物等採取檢疫傳染病管理措施,國泰盡可能提升往返內地的客運航班運力。

鐵路:已準備好調配人手

港鐵公司表示,已做好準備,全力配合政府恢復通關的安排,過境列車服務暫停期間,一直進行各項保養維修,以及進行人員培訓。

香港鐵路工會聯合會主席林偉強向大公報記者表示,過境列車一直有維修和測試。工會關注人手調動問題,各口岸站內港鐵員工過去兩年多分散到其他部門,憂慮這些人調回原職,影響市區線車務。

出入境口岸也牽涉巴士接駁,九巴回覆《大公報》查詢表示,正為逐步有序恢復全面通關做準備,包括與運輸署緊密溝通,按乘客實際需要加強來往各口岸的路線服務,而龍運巴士亦會就來往機場和港珠澳大橋的乘客需求,提供足夠的服務。

旅遊界立法會議員姚柏良說,政府要盡快向業界提供清晰的通關時間表,令酒店、航空、旅行社、旅遊巴及跨境客運等企業有足夠時間作準備,要恢復業務,業界仍面對招聘人手、維修保養設備、資金周轉等難題。

責任編輯: 趙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