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記者 文森)香港新冠肺炎疫情反彈,昨日再新呈報9,996宗確診個案,雖較前日的逾萬宗稍有回落,但仍位於近萬宗高位,而污水病毒含量達到3月初疫情最嚴重時的高位。同時,昨日新增11名患者離世,包括一名5歲男童,懷疑在染疫後因併發腦水腫危殆,最終不治。呼吸系統科專科醫生梁子超表示,這一輪疫情升溫,主要是距離今年年初大爆發時已有七八個月,社區群體免疫力衰減有關,認為可考慮為長者接種二價疫苗,以提供更好的保護。

香港新增9,996宗新冠肺炎確診個案,其中9,359宗為本地個案。圖為香港街頭人來人往。(中通社)

新呈報的個案包括9,359宗本地感染及637宗輸入病例,而過去一日則新呈報11名確診病人在公立醫院離世,包括一名5歲男童。他原本健康良好,上月13日只接種了首劑復必泰疫苗,周一(11月28日)快速測試呈陽性,周三(11月30日)凌晨因病情惡化才到大埔那打素醫院求醫,被轉送威院兒童深切治療部,而他因併發腦水腫而危殆,最後於前日(12月1日)不治。第五波疫情至今,已累計錄得10,560宗死亡個案。

因應社區確診個案增加,醫院管理局表示會繼續加強7間指定診所及遙距診症服務,為社區的確診病人提供醫療支援。為集中人手及資源加強指定診所及遙距診症服務,貝夫人普通科門診診所、長沙灣賽馬會普通科門診診所及北大嶼山社區健康中心暫停夜間門診服務。

梁子超:疫情升溫因社區免疫衰退

梁子超昨日在接受電台訪問時表示,個案增加的主因是社區免疫衰退,「大型爆發主要在今年二三月,距現在時間較長,就算自然傳播免疫,現時已開始衰退中。」

他指出,造成個案反彈的主要是BA.2病毒株,但BA.2的個案已由兩星期前,每周增加逾一倍,跌至現時少於三成,而至於BA.4及BA.5個案,亦由之前每周增加約25%,跌至現時約3%,顯示升勢已放緩,趨勢若持續,未來兩星期確診個案或會見頂。

過去一周錄得115宗死亡個案,較對上一個星期多47%,梁子超指出,死亡個案急增是因為由確診到死亡有兩三星期滯後,而死亡數字反映確診數字上升,但死亡率沒有上升。

他認為,社區二次感染率雖僅約4%,顯示仍有較強群體免疫力,但長者院舍二次感染率達三成,顯示長者群體免疫力出現較大衰減,但曾染疫仍有保護力,故重症率保持低位,未對公共醫療構成威脅,「復常就是經由一波波疫情補充群體免疫力,社交距離措施目的是拖平疫情波谷,不會防止感染。」

可考慮為長者接種二價疫苗

梁子超強調,要避免長者通過較高風險的自然感染提高免疫力,就只有繼續打疫苗加強劑,而本港長者大部分仍未打第四針,可考慮為長者接種二價疫苗,以提供更好保護,而二價疫苗雖並非太有效阻止傳播,但亦可將傳播個案在數個月內減低。美國已有數以千萬人接種二價疫苗,包括長者,證明安全有效,香港長者應放心接種。

專家倡打第五針 促院舍安排打四劑

(記者 文森)疫情升溫,院舍院友染疫個案增多,昨日新呈報15間院舍出現21宗確診病例,就包括11間院舍共17名院友確診。衞生署轄下聯合科學委員會前日開會後建議,18歲或以上人士可接種復必泰二價疫苗作為第三針,已打四針若超過最少六個月亦可打第五針,又敦促安老及殘疾人士院舍院友盡快安排接種四劑疫苗,並按個人需要接種二價疫苗作為第五針,以加強個人保護。

疫苗可預防疾病科學委員會委員林永和昨日表示,已打兩針初代疫苗者已有基本保護,而二價疫苗製造的抗體效果較初代好,故醫護人員、院舍及食肆員工等,及曾受感染並打過三針或已接種四針逾六個月者,都可考慮打第五針時接種二價疫苗,但強調並非無止境地要求接種,「委員會覺得既然有疫苗,外國亦有類似做法,何不讓合資格的高危人士、上一針已超過半年就可以有多個接種疫苗選擇。」

接種二價疫苗抗體水平高三成

疫苗可預防疾病科學委員會成員孔繁毅表示,二價疫苗副作用與一價疫苗相若,如針口痛、發燒等,而二價疫苗製造的抗體水平較一價疫苗高三成,建議可揀選作為加強劑,但認為現階段無須強制接種,可視乎個人需要如外遊等才再打針,同步亦可接種流感疫苗。

在安老院長者新增個案中,二次感染逾30%,須留醫確診者中,院舍長者比率亦由11%增至18.6%。安老事務委員會委員李輝昨日在接受電台訪問時表示,近兩周安老院個案確有個明顯增加,但病情大多輕微,主要由內地來港的護理員引致。目前確診長者多先送院,再將大部分輕症分流到社區隔離中心,令不少長者承受轉送辛苦,故建議應先送到隔離中心,再將個別較嚴重分流醫院。

她說,安老院年初出現爆發,在政府「谷針」下已有九成院友打齊三針,加上不少院友曾受感染,等於已有四針保護,有很強保護力,相信是目前新增個案普遍症狀輕微的原因。

至於為長者再接種二價疫苗,李輝表示需要向長者和家人做解釋工作,「長者都會問為何打完又打」,會有抵觸情緒,「家人始終覺得老人家年紀大,二價疫苗是新的,一價和二價疫苗區別為何?我想他們要視乎數據,遲一點才會作出積極回應。」

責任編輯: 宋得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