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說到曹植為什麼失去太子之位,原因不外乎自己恃才傲物,結果把父親曹操氣得半死,最終哥哥曹丕成為繼承人。今次就講講較少人提及的曹植晚年生活。

自從曹丕上台後,作為競爭對手的曹植自然就是倒楣透頂,被曹丕不斷清算,還好母親卞氏還在,死命地護住曹植,曹丕才沒辦法動手殺他。不過,雖然撿回一命,但削封就難免,曹植於是先被貶為安鄉侯,之後就不斷改封,即便是升回王爵,也是被不斷更改封地。

這時候的曹植已經沒有爭奪帝位的野心。陳壽在《三國志》中就收錄了他幾篇上疏,內容都不離謝罪和自薦,但最後都是「帝嘉其辭義,優詔荅勉之」。曹丕就只是點點頭,寫句知道了,王志可嘉,然後就沒有然後了。這也是很自然的事,換是誰坐曹丕這個位置,都一定不敢用曹植這個人啊,所以曹植就只能憤憤不平,繼續被投閒置散。

曹丕在公元226年駕崩,其子曹叡繼位,是為魏明帝。曹叡對這位叔叔還算是比較友好的,但也還沒到敢用他的程度,所以當曹植死心不息又再上奏的時候,《魏略》記載︰「植雖上此表,猶疑不見用。」到了太和六年(232年),曹叡召諸王來朝,把陳的四個縣共三千五百戶封給曹植,因此後世又把曹植稱為陳王。

在這次朝見中,曹植還是不死心,一直想跟曹叡單獨面談,論論時政,讓對方重用自己,但都以失敗告終,結果同年就「遂發疾薨,時年四十一。」曹植死後,遵其遺命薄葬,一般相信現今山東省東阿縣西南的古墓就是曹植墓,位於黃河旁邊,現在已經不准進入。

其實曹叡對於曹植的評價還算不錯,《三國志》中就記載了景初年間(曹叡的第三個年號)的一封詔書,寫道︰「陳思王昔雖有過失,旣克己慎行,以補前闕,且自少至終,篇籍不離於手,誠難能也。」意思就是曹植以前雖然有不少過錯,但知錯能改,都算很難得了,所以「其收黃初中諸奏植罪狀,公卿已下議尚書、中書、秘書三府、大鴻臚者皆削除之。撰錄植前後所著賦頌詩銘雜論凡百餘篇,副藏內外」。也就是既往不究,把之前曹植的罪狀紀錄都刪除,只收錄曹植的作品百餘篇,讓其流傳後世。

曹植的故事就這樣蓋棺論定,但更少人提及的,是曹植其實有個兒子,名叫曹志。當曹植死後,曹志就被改封為濟北王,一直活到晉朝建立,並且一度受晉武帝司馬炎賞識,《晉書》記載司馬炎曾發詔書,寫︰「前濟北王曹志履德清純,才高行潔,好古博物,為魏宗英,朕甚嘉之。」職位最高曾至博士祭酒。不過,當司馬炎要弟弟司馬攸回封地的時候,曹志上奏卻惹火了司馬炎,一下子就被免官,之後雖然一度復出當散騎常侍,但在丁母憂的時候得病而「喜怒失常」,最終死於太康九年(288年),諡曰定。

◆ 布安東(歷史系博士,興趣遊走於中西歷史文化及古典音樂。)

逢星期五見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