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協會建議政府於2025年中醫醫院成立前設立中藥藥劑師註冊制度。左起:周若龍、區靖彤。 香港文匯報記者郭倩 攝

須「追落後」睇齊內地澳門 免市民用藥求助無門

新一份施政報告提出香港要致力發展中醫藥,香港中藥藥劑師協會昨日公布一項有關港人使用中藥的調查,發現頗多市民購買中藥,但安全使用中藥的指數僅達中等。協會指出,內地及澳門已設立中藥藥劑師註冊制度,但香港仍未有相關制度,令市民不明白用藥需知時求助無門,可能會導致醫療事故,例如早前政府向市民發放連花清瘟膠囊,就有部分市民誤以為用作預防用途。協會建議政府於2025年中醫醫院成立前設立中藥藥劑師註冊制度。 ◆香港文匯報記者 郭倩

香港中藥藥劑師協會於去年3月至今年7月期間,以問卷調查的方式對市民的中藥使用行為、市民對中藥藥劑師的認知及從業人員專業知識水平進行調查,收回563份有效問卷,昨日公布結果。

調查結果發現,市民購買和服用中藥的行為指數屬於高水平,以6分為滿分,得分達5.17分,但安全用藥行為指數只達到中等水平,以50分為滿分,僅獲35.11分。調查亦發現,94.6%受訪市民認為需要設立中藥藥劑師的註冊制度。

六成人倡設兩級認證制度

業界亦普遍認為,應由政府或相關法定組織成立相關制度。六成人建議成立「中藥藥劑師」和「中藥技術員」兩級制認證制度,避免註冊制度影響在職人士生計。

根據調查,香港約有1,200名中藥藥劑學的本科畢業生,訓練成為負責臨床用藥指導、管理中藥產品的採購等職能中藥藥劑師,但特區政府未設立發牌制度。

中藥藥劑師協會會長區靖彤表示,中藥諮詢服務存在一定需求。疫情期間,政府向市民派發連花清瘟膠囊,但很多市民都不懂如何服用,有人誤以為可用作預防,令協會的查詢電話曾被「打爆」,反映目前缺乏專門指導市民購買及服用中藥的藥劑師,可能會導致醫療事故,所以中藥藥劑師發牌具有緊迫性。

中醫中藥屬兩個不同體系

目前,香港已經有中醫師註冊認證制度,但中藥藥劑師認證制度遲遲未有落實。該協會執事委員周若龍指出,雖然醫藥不分家,但中醫和中藥始終屬於兩個不同的體系,中藥藥劑師側重判斷藥物質量,保障藥物安全,還承擔監督的責任,而中醫師以臨床為主。

周若龍又表示,將中藥出口到海外市場需要達到《良好作業規範》(GMP)的標準,而達到GMP標準的中藥需要得到專業藥劑師的鑑定,部分本土跌打酒未能傳揚海外正因缺乏中藥藥劑師認證。由於內地及澳門已設立註冊制度,如果香港仍不「追落後」,與大灣區融合過程或被「拖後腿」,建議特區政府於2025年中醫醫院成立前制定中醫藥人員的註冊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