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遼寧本溪有這樣一位畫家,他將藝術的根扎在家鄉的白山黑水間,他愛虎畫虎近60載,平生畫虎數百張,卻力求風格多變,他開創了工筆畫虎的嶄新技法。他筆下的虎威猛中不失仁厚,勇毅中含着溫柔,在中國畫壇獨樹一幟。

他,就是著名國畫家馮大中。

馮大中生於1949年,祖籍遼寧。兄弟五人,他是長子。那時候,一家人僅靠父親一人的工資生活,日子過得緊巴巴的。雖然馮家沒有畫畫兒的家學傳統,但馮大中在小學時就喜歡上了畫畫兒,擔任了班級的美術課代表。一天,學校新來了一位美術老師,名叫李笑如,尤善畫虎,他的一張畫作讓少年馮大中找到了人生的目標。

「當時老師讓我掛的那幅畫是上山虎,工筆虎那個虎毛畫得相當精細,一下子對我內心的衝擊很大。我就想從今以後,課餘時間做完作業就畫畫兒,再也不去玩了。那就是我的初心,一定要好好畫,好好畫,篤定恆心。

「讓我考魯迅美術學院(附屬中等美術學校),那麼我是充滿着希望,充滿着理想,充滿着自信。因為我那會兒,我學習成績還是挺好的,但是卻沒有考上,第一榜就落下來了。我當時是(感覺)很卑微的,因為看着同學有考上技校的,有考上高中的,因為我沒有興趣,我就決然地下鄉。」

我想想我還走我自己的路,我還要畫畫兒,過年了,我想我這半年沒有回家了,我得看看老師,我記得從農村回來,也沒有錢。」

「我兩個月糧食80斤,我走了三里(1.5公里)路,扛着好累下着雪,我到老師家老師都驚訝了,馮大中你怎麼來了?我說我就把我的糧食給老師補貼補貼。說老師我這次回來,我準備請了兩個月假,我想跟老師認真地學畫了,老師一聽很高興,那就把這個老虎(國畫)找出來了,老師就跟師母說,這幅畫讓馮大中拿回去臨摹吧。當時有些地方也不懂得筆法,也不懂得章法。臨摹了一個月,拿給老師,所以老師看了畫之後,點支煙,你這張紙花多少錢買的?我說花了1元5毛錢,你這張畫還賣不到那張紙錢。我當時聽了之後,那臉都沒地方放。」

《猛志在山》

「我第一次出門就是從本溪出發,從西安開始,華山、峨眉山、青城山,我寫生了20多天,沒有晴過天,我到現在記住,天天是穿着毛衣,裹着潮乎乎的衣服。路上艱辛,遇上大雨的時候,我們也得寫生,怎麼辦?我們就把傘插在(衣領)這裏頭,這麼畫。」

馮大中寫生途中。

「路上偶爾見着幾個人上來,也都是當時看了我們說,你們真努力真用功,在雨裏頭還在畫畫兒,你們要不成功的話,那上天都得虧你們了。」

馮大中的速寫本。

大家以為畫畫兒都是浪漫的事,對於我們來說,實際上是需要攀登一座座高山。實際上,我們講厚積薄發,我們講篤定恆心。我們講理想志存高遠,但是在過程當中,實際上是很艱辛的。」

馮大中寫生作品。
馮大中寫生作品。

「到了1983年,我和宋雨桂先生,我們倆在那時候出去寫生,我和老宋在一個小炕上,那門上就刷的鉛油,我就跟他說老宋,老兄你看這門上多像一幅畫,鉛油刷下來之後,流淌得斑駁陸離,層巒起伏,我說你看沒,這就是北國風光,這就叫遷想妙得,我就把這幅畫認真地去寫生下來了,寫生下來之後,1984年,正好趕到千載難逢的叫第六屆全國美術作品展覽。」

馮大中和宋雨桂。

「後來我倆就說,你那幅畫北國風光的那幅畫,拿來沒有,我說拿來了,我倆就開始構思,要想超過前人那怎麼辦?我們只有彎道超車,既要有傳統的傳承,又要有筆墨當隨時代的創新。那麼我們在不斷地反覆創造的時候,「冰裂紋皴」,像冰炸裂的那種感覺。結果一幅畫,我們經過了20多天,畫出一幅畫《甦醒》。」

《甦醒》速寫稿
冰裂紋皴法

「那時候叫春風已經甦醒,一下改革開放了。所以在80年代,在商品大潮剛剛開始。我們沒有去畫大江大河,畫我們的東北的小河。春天小柳樹毛子一個個像小黃豆粒一樣,小毛毛兒畫出來,山裏頭大山積雪開始化,像睡醒覺一樣,剛剛甦醒。這種新不是那種刻意求新,而是精神面貌的新,氣象的新,筆墨的新,構圖表達意境的新。所以我們的作品完成之後,就起名叫《甦醒》。」

「結果出來之後獲獎銀牌,我們倆真是高興,終於我們獲獎了,終於成功了。」

一幅《甦醒》,讓馮大中在中國畫壇嶄露頭角,但他並沒有被成功的喜悅沖昏頭腦。回憶起少年時期曾被老師批得一無是處的老虎畫作,在他內心一直隱隱作痛。於是從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期開始,他篤定恆心,不放棄少年時期的夢想,將畫虎作為人生新的目標,筆鋒一轉,專注於長白山的自然生靈東北虎,並且從寫生開始下苦功。

「到了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東北有了虎林園,我可以到那去寫生。我曾經在搞對象的時候,我們倆也去。」

馮大中夫婦。

「我倆到公園裏頭再走一趟,結果我在那裏看老虎,看了半天,把她晾一邊兒去,我也不會談情說愛,心裏總想着畫畫兒。所以我老伴兒老笑話我,真是很呆,但是對於事業,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還是很執着,是不是?所以說這種執着,對她來說也感動了她。」

「我在那踩着梯子畫畫兒,她在底下給我端盤子,就是一個人的事業的成功,離不開家人的支持,更離不開老伴兒的支持。

「雄虎和母虎久別相逢時候,肯定也有語言表現。它的經歷就是我在逐步地探索當中,一種體會。我要變法,後來我就學八大山人開始,他是明朝皇族後裔。從八大山人裏頭再挖掘一些新的營養筆墨,他的簡練,構圖的獨特。」

「那麼後來我在畫《天地玄黃》呢,走進蒼茫的宇宙當中一頭老虎,那麼我就想東北畫雪,天天看,大雪下來的時候,飄落下來,我想畫出那種雪的輕盈和速度和遠和近。」

國畫《天地玄黃》。

「我這幅老虎驀然回首,那種一瞬間,表現孤獨落寞的傷感之情,又想畫出那種蒼涼的感覺。」

在馮大中老師的筆下,老虎被演化成了現代中國人更為親近的一種生靈。它不再是兇狠,不再是張着獠牙,更多的是悠然自得,閑適溫柔。

國畫《童年》
國畫《夏夢》

「這個靜謐的狀態,靜謐的意境,就是我們要表達的那種老虎在山林當中悠閑地生活。」

「這幅《曉風殘月》是我2000年創作的,描寫的是月光下的老虎,一彎新月高掛上空,它在喝着泉水,月光透過山林樹木,照在這個老虎的脊背上,老虎脊背上的逆光,不是用白粉去描的,是我畫的時候水跑了,我借勢用水一潑,潑出來那種只可意會不可言傳,只可偶遇不可臨摹的意境。」

國畫《曉風殘月》(局部)
國畫《蒼茅白露》(局部)

「這幅畫叫《蒼茅白露》,《詩經》裏我記着叫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這幅畫我是在山裏頭看到這種蘆葦草,產生的那種靈感,表達了和諧的自然的生態景觀。兩隻老虎處於畫面最重要的位置上,隱沒於茅草之中,能夠感覺到茅草隨風飄蕩,一幅秋色蕭颯的景象。」

「我在畫茅草的時候,是完全用水墨皴擦法,在畫的時候,邊畫邊留白,對傳統畫進行了一個創新和探索。」

厚積薄發,篤定初心

「我從16歲開始畫第一張虎,畫虎至今已近六十載,我將老虎人性化,賦予它喜怒哀樂,將人類的純樸率真、仁厚的愛以老虎來抒懷,老虎畫作原型來自於生我養我的白山黑水。這是我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積累了數十年得來的藝術結晶。古往今來,文藝巨製無不是厚積薄發的結晶,文藝魅力無不是內在充實的顯現。凡是傳世之作,千古名篇,必然是篤定恆心傾注心血的作品。我們只有始終心存定力,堅定執着,耐住寂寞,經住誘惑,頂住考驗,在等待中不斷積聚力量,才能迎來精品力作的橫空出世。

這樣一位新時代的文藝工作者,如何堅守他藝術生命的本源?又怎樣以咬定青山不放鬆的恆心,為人民抒寫,為人民抒情?

讓我們通過畫作,走進馮大中的藝術人生……

更多精彩內容敬請關注CCTV-10 10月5日21:09《大師列傳 | 馮大中:厚積薄發 篤定恆心》

(來源:央視科教微信公眾號)

責任編輯: 蔡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