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眾議院議長佩洛西竄訪中國台灣地區嚴重衝擊中美關係,白宮國家安全委員會發言人柯比卻據此揚言,美國會採取措施「保護亞太盟友」。只是美國近年名為「保護」的外交政策,實則多是以威逼利誘手段,將別國拉到同一陣線,以期圍堵對手的「對抗性外交」。多間美媒近日坦言,美國謀求推動國際社會孤立中國和俄羅斯早已行不通,更多國家都已認清美國此舉只為滿足自身利益,表明不會在中美之間選邊站。

美國今年以來不斷施壓其他國家,脅迫其緊跟着美國走。在俄烏衝突發生後,今年4月美方官員便多次點名印度,警告若與俄羅斯保持友好合作,將有「嚴重後果」。此外,美國副國務卿舍曼近日出訪太平洋島國所羅門群島,試圖在此前甚少關注的南太平洋地區增加影響力。美國商務部副部長埃斯特維斯上月更揚言,美國與37個盟國聯手實施對俄出口限制,就是「應對『中國威脅』的新體系藍圖」。

美國近年名為「保護」的外交政策,實則只為謀取私利。圖為韓國民眾抗議美國在韓部署「薩德」。(資料圖片)

外交政策輕視 「盟友」回報少

然而美國只顧自身利益,被美國拉攏的國家,真正回報寥寥無幾。就在5月美國—東盟特別峰會上,美國高調宣布雙方將關係提升至「全面戰略夥伴關係」,但美國向東盟國家的撥款僅1.5億美元(約11.7億港元)。美國推出的「印太經濟框架」(IPEF)同樣嘗試拉攏印太地區國家,但美方卻拒絕降低關稅及開放國內市場,多數東南亞國家自然是保持觀望態度。

縱觀上述舉動,不難看出美國外交政策對發展中國家的輕視。彭博通訊社指出,美國國務卿布林肯今日到訪非洲,旨在施加地緣政治影響力,與中俄抗衡。但過去多年間,中國都與非洲國家定期舉行中非合作論壇,尤其中國對待非洲國家一視同仁,「美國則從未做到這一點。」

《紐約時報》也分析稱,儘管美國多次宣稱「支持亞洲夥伴」,但東南亞國家對美國仍是充滿疑慮,不論是對於美國可能提出駐軍、允許海軍進入還是部署長程導彈的要求,都持保留態度。

中國以增加投資、發展基建等協助他國提振經濟的方案,在非洲等地受到歡迎。(資料圖片)

中國助發展基建方案受多國歡迎

美國的外交手段如今屢屢碰壁其實並不意外。印尼作為今年二十國集團(G20)輪任主席國,便堅持不結盟立場,並繼續與中國簽署投資協議。印度總理莫迪也在7月與俄羅斯總統普京通電,磋商雙邊貿易事宜。南非和土耳其都批評美國制裁波及多國經濟,作為美國盟友的沙特阿拉伯更表明,沙特與中國同樣維持良好關係,不必在中國和美國之間二選一。

美國佐治亞州立大學全球傳播教授列普尼科娃表示,美國總統拜登邀請非洲領導人12月赴美出席峰會,還不忘宣稱要加強「對民主和人權的承諾」。相較美國只顧藉機宣傳自身外交主張,中國關注的教育、就業、科技進步和消除貧困問題,顯然更符合發展中國家的真正需求。

列普尼科娃強調,中國以增加投資、發展基建等協助他國提振經濟的方案,在非洲、亞洲和拉丁美洲多國都受到歡迎,這也讓發展中國家態度更加堅定,「除非你能提供非常重要的東西,否則大家不會輕易改變立場。」

美國財長耶倫早前訪韓硬銷「友岸外包」策略。(資料圖片)

打造「友岸外包供應鏈」排擠中國 學者潑冷水

美國參議院民主黨人近日就一項稅收、能源和氣候法案達成共識,法案還提出「友岸外包」(friendshoring)策略,旨在建立只由地緣政治盟友組成的供應鏈,企圖將中國等對手排除在外。不過英國《金融時報》專欄作家貝蒂提醒,出於政治利益建立供應鏈與市場原則不符,反而會適得其反,盟友之間或因利益分配不均產生分歧,民眾也要被迫承受更高的物價。

歐盟拒遵循美提議

貝蒂直言,中國是全球供應鏈的重要組成部分,不論是新興市場還是發達國家,都有多國大量融入中國的供應網絡。美國的「友岸外包」供應鏈並不容易拉攏其他國家加入,原因是這些國家要冒着供應鏈隨時因美國政局變化出現波動的風險,並要承受與中國「脫鈎」的後果,歐盟便拒絕遵循美國提議,未有全面禁止中國電訊商華為參與5G網絡建設。

貝蒂還提到,企業總是會主動尋找最廉價商品來源,美國與盟友強加進出口限制,只會讓「友岸外包」供應鏈難以靈活運作,產品可能因此變得更昂貴。要說服消費者只為規避有爭議的政治風險,就要購買更昂貴的商品,自然難以做到。

貝蒂也強調,從商品生產到物流運輸,多種因素都會影響供應鏈,絕非政府出於政治目的就能強行變更。若當局費時費力重建供應鏈,卻難以順暢運作,勢難發揮成效。

美「脅迫外交」碰壁 荷企拒「技術封鎖」中國晶片業

美國近年多次設法拉攏盟友,打壓中國晶片等高科技產業發展。美國政府據報上月向荷蘭施壓,要求荷蘭光刻機巨擘阿斯麥公司禁止向中國出口光刻機,但最終被拒絕。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當時便指出,這是美國倚仗技術霸權搞「脅迫外交」的又一例證。

光刻機是生產晶片的關鍵設備,阿斯麥公司出產全球最先進的光刻機,製成晶片精度可達納米級別。美國擴大對中國半導體實施禁令後,除美國企業外,還要求其他國家主要晶片設備商跟從。阿斯麥公司對美國此舉非常不滿,執行總裁文寧克便表示,「我認為我們需要認識到,中國是半導體行業重要參與者,尤其在成熟製程和主流半導體領域,中國也是全球市場的重要供應商,我們必須謹慎行事。」

阿斯麥公司也在披露財務報告時警告稱,若美國迫使其停止向中國銷售光刻機,全球半導體供應鏈都有中斷風險。有分析指出,中國近年在晶片領域技術發展迅速,美國若只顧打壓競爭對手,各國未來都會投入獨立研究,「技術封鎖」料將難以見效。

施壓迫緊跟對俄制裁令 美官員警告「懲罰」非洲國家

美國在外交上經常擺出「高高在上」的姿態,向發展中國家施壓,美國駐聯合國大使格林菲爾德上周出訪非洲,聲稱要為當地糧食安全問題「尋找解決方案」。然而她卻公然警告非洲各國不得違反美國對俄羅斯的制裁令,不可向俄購買糧食化肥以外的任何商品,否則可能「遭受懲罰」。

格林菲爾德出訪烏干達時表示,非洲各國可以購買俄羅斯農產品,包括化肥和小麥,但她直言「若有國家擬與俄國在其他方面進行接觸,這些國家就是違反制裁令,我們告誡各國不要這麼做。」格林菲爾德提及的對俄制裁,顯然是美國最關注的俄石油。然而俄烏衝突爆發以來,全球糧價與能源價格均飆升,貧窮的非洲國家根本難以負擔,數百萬民眾因此受苦。《紐約時報》便指出,許多非洲國家估計寧可「受罰」,也要購買俄石油。

許多非洲國家顯然對格林菲爾德的威脅不買賬,烏干達總統穆塞維尼便表示,非洲是地緣衝突和制裁的受害者,「如果他們(指美國)真的要幫助非洲,就應該考慮在一場我們沒有參與的戰事中,讓我們免受制裁影響。」

責任編輯: 宋得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