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建明 全國政協委員 香港島各界聯合會常務副理事長

正值春暖花開,越來越多的人希望到戶外鬆筋骨、逛市場、會朋友,因此,對於本月21日以後本港逐漸放寬社交距離有很大期待。

但是,面對傳染性極強的Omicron病毒,我們如何做到既能逐漸放寬社交距離,又避免出現大規模傳染令疫情重新升溫?「外防輸入,內防擴散」,正是實現兩者平衡的一個關鍵因素。其中,找準並切斷傳播鏈,是「內防擴散」行之有效的辦法。

從今天開始,香港將一連三天每日做一次新冠病毒快速抗原測試,希望從中了解社區傳播情況,找出傳播鏈,為政府下一步的抗疫計劃提供更科學的數據支撐。

利用當前疫情回落的現狀,進行全民快測,以更小的代價,盡快實現控制疫情目標,不僅關乎民眾的生命健康,關乎市民對正常生活與社交的期盼,更關乎香港經濟重新走向復甦,更多市民能夠有一份穩定的工作,能夠正常養家糊口的需要。

早在疫情爆發前,香港經濟民生就因2019年黑暴受到衝擊。兩年多的疫情,更令香港雪上加霜,基層民生遭受前所未有的困難。有的行業如旅遊業長期處於停滯狀態,餐飲等行業有限營業,虧本經營。零售業同樣一蹶不振,今年2月零售銷售值在去年低基數上,竟然按年跌14.6%,創18個月以來最差。

香港產業以服務業為主,傳統服務業就業人口龐大。如果企業沒有穩定的經營,不少需要養家糊口的打工者,甚至包括一些年輕人,就沒有穩定的收入。即便有政府的疫下資助,也只能是解燃眉之急的杯水車薪,而無法「治本」實現穩定就業。

當前的根本矛盾,是人與病毒誰進誰退的問題。沒有疫情受控、病毒被打敗,就沒有許多人的正常就業及民生重啓,恢復正常生活也只能是奢望。如果不能打敗病毒,無論是指望本地商業的「內循環」,還是與內地及海外正常通關,實現「活水」拯救香港,都只能是一廂情願。

全民快測正是達至疫情受控的重要手段,但需要全民參與實現效果最大化。全民快測符合香港整體利益和所有人的願望,利己利人、付出極小時間成本就能幫到香港的事,祈願任何人都能大力支持,而不應該有選擇上的猶豫甚至是對抗。

中國科幻作家劉慈欣的作品《流浪地球》中有一段話:「起初,沒有人在意這一場災難……直到這場災難和每個人息息相關」。的確,雪崩之下,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香港走向正常生活的鑰匙在你我手中。但願,4月8、9、10日三天,你我都會做新冠病毒快速抗原測試,作出負責任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