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志 發

茶,亙古不變的話題,雅俗共賞,世人可品。當一天的喧鬧塵埃落定,泡一杯茶,聽一支曲,幽坐於閣樓一隅,看月亮的清輝肆意流淌,快樂便悄然而至。品茶,在於追求悠然靜悟的生活情調,人與茶之間妙趣橫生,你懂茶,茶也會懂你,你愛茶,茶也會愛你。一壺得真趣,品百味人生。

小時候,客從遠方來,母親春風滿面為他們沏上一壺熱茶,在客廳裏敘舊嘮家常。「景物因人勝,茶瓜為客留。」那些年,我常繞着茶桌前後左右轉溜,只貪戀桌上的花生、瓜子和蘭花根等茶點。從前農村喝茶,習慣用碗,茶壺愈大愈好,對於茶葉的好壞毫不講究,隨手抓一小把家鄉散裝粗茶,即可泡至客人們散去。

而今,人們喜歡喝功夫茶。茶具多式多樣,茶壺精緻小巧,茶杯玲瓏剔透。泡茶過程中的一招一式,猶如練太極,技法頗講門道。偶去茶樓,瞧着纖纖細手的旗袍靚女流暢優雅的泡茶動作,味蕾頃刻間蠢蠢欲動。醉心於品茶,彷彿時光也自願放緩腳步。潮汕功夫茶能廣泛流傳,是因為它獨特的意境之美,專注而虔誠,用心泡出來的茶水,味道自然與眾不同。隨着閱歷的增長,我與茶結下了不解之緣,並逐漸認識到飲茶是一種文化,猶如西方人喝咖啡,慢條斯理,品味靜美生活。「有空到家裏喫茶!」這是客家人親戚朋友之間臨別時說得最多的一句話。家有訪客,笑臉相迎,端上一杯熱氣騰騰的茶,這既是對客人的尊重,也是一種傳統禮節,正如古詩所云「一杯春露暫留客,兩腋清風幾欲仙」。

閒暇秋日,陽光正好,靜坐於連城縣宣和鎮升星村的古屋走廊,看行雲流水,聞鳥鳴啾啾,沏杯綠茶,捧一本書,徜徉在張愛玲的文字世界裏,思緒飄揚。青青翠翠的茶葉在杯中盡情舒展着身子,緩緩浮至水面,然後樹葉飄落般輕盈沉入杯底,清香頓時溢滿整個小屋。家中常備綠茶,時常泡飲。綠茶的湯色清碧微黃,葉底黃綠盡顯活力,滋味醇甘,香氣如蘭,快意濃濃。小兒不時與我作伴對飲,笑趣連連。偶得新品,獨樂樂不如眾樂樂,與三五茶友分享,一壺清茶,暢談天下。一群茶友一片天,茶亦醉人何必酒。茶的口感如何,依品嚐者感覺而定,恰如人品,由大眾眼光而出。

當陶醉於品茶時,茶葉綻放出來的美麗精彩絕倫,甚至能從中看到採茶女們在青山綠水之中辛勤摘茶的模樣,聽到她們豐收時節清脆歡快的嬉笑聲。每個人品茶,由於學識、喜好、品位和閱歷不同,抑或存在着天差地別的私悟。茶農精心培育出來的每一款茶葉皆有各自個性特色,飲茶者可從中品讀出不同韻味,或淡雅、或高貴、或清純、或奔放,形形色色,隨心而論。茶始於我國神農時代,與中華文化相伴已走過數千年的歷史長河。源遠流長的中國茶文化,糅合了儒家、道家、佛門諸派思想,獨成一體,歷久彌新,生生不息。人間有仙品,茶為草木珍。品一杯茶,道家看到的是「氣」,儒家看到的是「禮」,佛門看到的是「禪」。「色香俱濃怡心神,苦盡甘來攻自成。」智者追求「茶禪一味」,這應是茶文化中的另一重至高境界。

中國飲茶風氣之盛,始於唐代,興於宋代,蘇東坡詩云︰「周詩記苦荼,茗飲出近世。」明朝鄭和七下西洋,曾運大量茶葉銷往各國,對傳播中國茶文化起到了重要作用。茶以載道,聰者自明,茶文化自古沉澱而來,小酌細品,自有個中韻味。

茶葉裏收藏着燦爛的春天,在任何季節飲茶,皆可感受到春日的暖陽輕飄飄潑灑在身上。熱乎乎的茶,香氣四溢,小呡一口,沁人心脾。「竹雨松風蕉葉影,茶煙琴韻讀書聲」,在快節奏的生活中放鬆心情,在盪氣迴腸的茶香纏繞中,或工作或聊侃,或沉思或夜讀,別有一番滋味。

品茶的真諦,在於靜悟,在於修身,在於養性。「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這是陶淵明追求的世外桃源美景,亦是千百年來人們渴望回歸自然和田園生活的樸實心願。幽室靜心品茶,返璞歸真,與戶外親近大自然有異曲同工之妙。「泉從石出情宜冽,茶自峰生味更圓。」各種各樣的茶源於大山深處,集天地之朝氣,合日月之精華,我視茶為高山流水一般相知相惜的知己,日夜相伴,愛不釋手。春日金輝,讀書品茗,茶語清香,愜意坦然。與茶結緣,會讓人學會獨立思考,體會以茶會友的舒暢,在茶境中尋覓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

四方來客齊聚一桌,舉杯品茗不分你我。所謂伊人,在水一方,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或因自己是客家人之故,我特別欣賞懂茶的客家女,她們舉杯細品,一顰一笑,恰到好處,沒有一定的人生閱歷,無法磨練出淑女的味道。茶桌上的女人淡定從容、內斂優雅,文化底蘊和精神修養躍然而出,展示出女性特有的溫柔善良和善解人意的品性。獨自品茶之際,播一曲紓緩的懷舊之歌,把一切煩惱拋之九霄雲外,彷彿置身人間天堂,達到身心合一的境界,實乃人生樂事,美哉快哉。「秋夜涼風夏時雨,石上清泉竹裏茶。」一室靜雅清幽,茗茶飽潤藏香,一片片茶葉在水中翩躚起舞,杯中氤氳的香氣,又一次誘惑我去品味茶的真味與清歡,愈品愈香醇。

與茶結緣,順其自然,隨意而美,悟在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