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灣區愛樂樂團演出的「新世界」交響音樂會。

由文善社和香港青年會主辦,香港灣區愛樂樂團演出的「新世界」交響音樂會,日前在香港理工大學綜藝館奏響,聽眾反應熱烈,掌聲不斷,樂團一再謝幕,演出圓滿成功。

一首貝多芬的《埃格蒙特序曲》首先拉開帷幕,貝多芬創作此曲時,對當時的拿破崙加冕為皇帝,以及法國侵佔歐洲大片土地表達了憤怒和革命的決心。在吳家明指揮下,樂團奏出了雄壯而激越的樂章,為音樂會暖場。

緊接着,是準備了數月、悉心安排演奏的一首中國小提琴協奏曲《鹿回頭傳奇》。此演奏紀念該曲誕生和首演四十周年,該曲作曲和首演者是上世紀七八十年代中國三大小提琴家之一的何東先生,他獲悉樂團將演奏這首協奏曲,特意提供修改過的最新版本在香港作為首演之地。協奏曲題材取自海南島南端鹿回頭村中流傳的黎族民間故事,相傳一位黎族青年獵手鍥而不捨地追獵一頭金色坡鹿,從五指山一直追到最南端的天涯海角,獵手正待彎弓搭箭,金鹿回過頭來,突然變身一位美麗的姑娘,獵手遂與姑娘攜手成親,一起步入叢林,走進二人世界……為了更準確地理解樂曲的神韻,樂團四位成員早前和何東先生連線視訊會議,由他詳述樂曲的采風、創作過程,各個樂段表達的內涵、演奏技巧和感情處理,細緻到某些個音符和滑音。何東在廣州音專畢業後,曾經下放到瓊中和海南島的宣傳隊,經歷長達七年的生活體驗。他從海南「鬥牛調」粗獷的吆喝聲中提取元素,定好了動聽而富含黎族風情的主旋律,全曲由始至終反覆地迴旋、變奏,此外還加入黎族舞曲的基調,變幻出更加優美纏綿的愛情主題。

青年小提琴家楊宇思博士擔任獨奏,她憑着扎實的基本功,技術上發揮自如,奏出奔放的音樂;還有神態上的那股自信,準確地把握樂曲的感情和黎族音樂的色彩,領銜着樂團演繹了這首敘事性強,盪氣迴腸的協奏曲。尤其是曲終部分的獨奏者的重奏和泛音,將音樂境界昇華至聖潔無瑕之中,把聽眾引領到無限遐想的曼妙音樂世界裏去。

樂手們以往演奏的都是西方古典樂曲,如今演奏一首純中國民族的協奏曲,是一時不容易適應的,這需要和指揮、獨奏者三方面達成互信,互相磨合和適應。在長達20多分鐘的樂曲中,吳家明指揮胸有成竹地掌控了樂曲的節奏、強弱和情感,加上小提琴獨奏的楊宇思和樂團早就在多年合作中異常地默契,令其個人的發揮更加揮灑自如。聽眾們留意到樂團配器上加上了一台中國的古代樂器箜篌,用其清脆的琶音增添了黎家民族的色彩。

第三、第四首是小提琴齊奏,由十三位樂手上場演奏普羅科菲耶夫的「D大調小提琴奏鳴曲」和哈恰圖良一部芭蕾舞劇中的《軍刀舞》,前者節奏明快奔放,聽來熱血澎湃,後者旋風式的抓狂曲調,旋律讓聽眾感覺既熟悉而又歡快,有如騎在馬背上揮舞着軍刀馳騁疆場。

下半場樂團演奏的是德沃夏克的E小調第九交響曲「新世界交響曲」,以往一般專業樂團大多選擇演奏第二、第四樂章,樂團在8月份接到這首將近50分鐘的全曲四個樂章的演出任務,確實是艱辛繁重。所有樂手都是志願者,他們都有各自的本職工作,而一連四個多月,他們付出了太多本應是個人和家庭相聚的時間,沒有報酬,只為着服務社區和各個階層,當然還有對藝術的忠誠和酷愛,因而能夠集中精力排練。

演出前一個星期,吳家明指揮在晨運時突然暈倒就醫,在關鍵時刻樂團馬上應變,各聲部分別排練,而指揮尚未復原休養好,硬是挺過來繼續投入樂團的排練,直到正式的順利演出。

樂團每次音樂會都進行一些新的嘗試,在演奏第二樂章開始時,把原本英國管獨奏引入和聲,改為用中國管「洞簫」來獨奏,加入了濃烈的中國色彩,突出了「新世界」的現實含義。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近兩年來,我們欣喜地看到內地和香港開始有效地控制了疫情,兩地通關指日可待。我們也熱切期盼全世界的疫情在來年得到好轉,演奏這首曲目,正是為着鼓舞人心,讓大家對前景充滿希望,去開創新的世界。憑藉這股精神力量,樂曲在高潮中完結,而聽眾的情緒也同樣地達到高潮,所以才出現了掌聲不斷、一再謝幕的感人場面。

香港灣區愛樂樂團演出盛況空前,我們熱切期盼樂團以此作為新的起點,提供更多高雅藝術奉獻社區,以中西音樂陶冶普羅大眾。●文:繆毓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