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仲尼建議大學生利用暑假到內地實習,親身體驗和了解國家情況。(大公文匯全媒體記者 李九歌 攝)

(大公文匯全媒體記者 李九歌)立法會換屆選舉將於12月19日舉行,選舉委員會界別有51名候選人競逐40個議席。香港再出發大聯盟今日(26日)舉行選委會界別候選人論壇,候選人分成4人一組,圍繞主持人隨機抽出的議題發表意見。第八組候選人陳仲尼、容海恩、陳沛良、劉智鵬,抽到的題目是「回歸近25年,有指部分港人『重兩制、輕一國』,如你當選如何透過立法會推動港人認識及尊重『一國』?」

陳仲尼表示,全體市民特別是青年朋友,應當對「一國兩制」有完整概念。他建議,在正規教育課程方面,讓青年人從小就學習國家憲法、基本法及香港國安法,並知道三部法律相互之間的關係。另外,通過中國歷史課、課外交流活動等,讓學生從小認識國家的方方面面,培養他們對中華文化及國民身份的認同感。陳仲尼建議,大學生可以利用暑假到內地實習,親身體驗和了解國家情況,而不僅僅是靠書本和媒體了解。他認為,國家成就越高、越做得好,香港市民對國家的認同感和民族自豪感亦會隨之提高。

容海恩強調,要破除部分港人對「一國兩制」的誤解,必須重理解、重宣講、重應用。(大公文匯全媒體記者 李九歌 攝)

容海恩指出,香港回歸將近25年,不少港人「重兩制、輕一國」,要破除部分港人對「一國兩制」的誤解,必須重理解、重宣講、重應用。第一,廣納專家意見,包括內地及本地學者提供意見,編成報告書,在立法會大會上供議員辯論及邀請政府回應;第二,一定要加強教育,組織長時間交流團,令更多年輕人到內地生活、工作;第三,希望能夠倚靠政黨發聲,聯同地區持份者,舉辦不同的活動、宣講、教育等,向海外媒體、政府講好「一國兩制」的故事;第四是政府責任,即支持政府修訂現時存在不足的法例,包括一定要確保公職人員都是愛國者等。

陳沛良指出,國民身份認同是出自於無處不在的國民教育和國民實踐。(大公文匯全媒體記者 李九歌 攝)

陳沛良表示,國民身份認同絕對不是與生俱來,而是出自於無處不在的國民教育和國民實踐。推進港人國民認同是一個漫長的系統工程,必須充分研究、依法有序進行。他認為,需要加強關於基本法、國情、中國歷史文化、通識等各方面教育,亦需要檢討現時教育政策,完善香港的教育制度,改變教育狀況。他建議,對教師隊伍,要加強培訓,讓他們自身有認同感,才會教好下一代;至於教材上,也要下功夫,建立審查制度,避免出現偏頗觀點。

劉智鵬倡立法會推動香港歷史教育改革,令年輕人熟知中國近代史、現代史、當代史。(大公文匯全媒體記者 李九歌 攝)

劉智鵬提到,香港的歷史教育出現不少問題,只有少數高中生有機會修讀中國歷史或者世界歷史,對年輕人認識國家十分不利。他認為,在立法會必須要推動香港歷史教育改革,令年輕人熟知中國近代史、現代史及當代史。

點此查看立法會選舉選委會界別候選人名單

2021年立法會選舉專題

 

責任編輯: 蔡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