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大學的研究顯示,本港的疫苗陰謀論指數平均值在日韓英美新加坡等6個地區中最高,市民對新冠疫苗的接受程度,亦較新加坡、日韓和英美等地的居民為低。網絡、社交媒體充斥有關疫苗的陰謀論、假資訊,令不少人對接種疫苗猶豫不決,導致本港接種率在七成左右停滯不前。政府有必要做好澄清工作,更要加大打擊網上假資訊的力度,令造謠傳謠者負上法律責任,遏止假資訊誤導市民;傳媒亦要肩負社會責任,傳播全面、正確、科學的疫苗資訊,引導市民理性對待接種。

有關研究訪問7,200名包括本港在內6個國家和地區的居民,當中本港的疫苗陰謀論指數平均值達3.8至3.9,為受訪地區中最高。本港最多人相信疫苗是「為了修改人們的基因」、「為了讓藥廠賺更多錢」等資訊,這些說法明顯有誤導成分,令受眾對接種產生誤解甚至卻步。負責研究的城大公共政策學系副教授鄭煒指,本港出現疫苗接種瓶頸,是因有市民對疫苗抗拒大,而越相信陰謀論,就越懷疑疫苗成效,以致更不願接種疫苗;鄭煒更指,市民接收資訊來源影響指數高低,一般從傳統媒體接收資訊會較少陰謀論,而從社交平台接收訊息陰謀論則較多;不少網上資訊會加上「科學數據分析」等字眼,令市民未必能判斷是否屬科學研究。

要改變部分市民受傳言影響而抗拒接種的局面,政府應採取疏堵結合的策略。「疏」是要以權威專家加強教育解說,這方面政府雖做了不少工作,但仍要進一步加強,一是要將疫苗的正確資訊更「入屋」地傳遞給市民,二是為特定年齡、教育和收入群組人士,尤其是年輕人,提供有針對性的疫苗資訊和公共衞生知識,消除偽科學、假資訊的「洗腦」效應。同時,負有傳播真實資訊天職的傳媒,面對疫苗假新聞、假資訊氾濫,有義務、有責任傳播正確、科學的疫苗資訊,引導市民為己為人主動接種,共築防疫屏障。

「堵」則是要做好對有關疫苗假新聞、假資訊的執法打擊。執法部門發現網絡上有不實言論,應主動要求相關平台「下架」刪除或作出更正;對故意散播且影響惡劣的,政府應該追究發布者的法律責任。政務司司長李家超昨日表示,政府正就處理假新聞問題作法律研究,立法或管理都是其中的方法。歐美近年已採取不同手段對假新聞作規管,facebook、Twitter等平台,會對涉嫌虛假資訊作出標註,提醒讀者留意,都是堵截疫苗假資訊的必要措施。特區政府必須正視有人利用網絡散播疫苗假資訊的問題,認真參考其他國家和地區的規管經驗,盡快立法規管、堵塞漏洞,阻止疫苗陰謀論擴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