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振輝 香港資深出版人

張家朗,劍風爽;戰奧運,技驚人

勇奪金,喜不禁;劍小子,留青史

現年24歲,土生土長的香港劍擊運動員張家朗,於「2020東京奧運」的「花劍」項目中勇奪金牌——香港體壇史上的第二金,對上一個桂冠是25年前由「風之后」李麗珊於「風帆」項目摘下。自15歲起,張家朗南征北討,譜出「一籮籮/多籮籮」的「威水史」。在堅實不懈的訓練以及超強的臨場心理質素的推動下,他一步一腳印地登上巔峰;一時間全城讚美不絕於耳,當中不乏一些精警的廣東話用詞:

一路殺入決賽,過程無懈可擊,此可謂:

冇得彈;濕水棉花——冇得彈

最終亦成功登頂,此可謂:

冇得頂

細數他的成功,「絕非符碌」(誠非幸致)——先在十六強以15:3屠宰「一哥」(世界排名第一) ;再在決賽以15:11氣走上屆「老冠」(奧運冠軍) ,登頂過程的含金量之高「嚇嚫人」(令人咋舌),此可謂:

堅過石堅

本文所涉的核心廣東話用語闡釋如下:

「籮」是一種用竹子編的方底圓口盛器,一個「籮」可盛載的東西可不少。「多籮籮」指多個載滿了東西的「籮」;「一籮籮」指一個一個載滿了東西的「籮」,與「多籮籮」同義。通常此二詞用來形容大數量的事物,如:遊戲玩法;是非;戰績;情史、臭史、威水史等。

「頂」,文讀「鼎/ding2」,白讀「deng2」。「冇得頂」(雖為口語,「頂」不作白讀)指頂呱呱;好極了;沒得比。「百度知道」中,有指「冇得頂」就是沒法頂替;筆者認為此講法似是而非,「頂」非「頂替」,乃指「頂部」——最上,「冇得頂」指已處於最上,沒得再上的狀態。

廣東人有所謂「冇得彈」(「彈」讀「壇」),就是誇人無可批評或挑剔;總的做得很好。「彈棉花」是做棉被的一個過程。師傅有一把「弓」和一個「錘」,錘打彈弦所產生的震動把棉花打鬆,形成豐富的蓄熱空間;再對整床棉花作多次且細緻的敲彈,使得棉被更鬆軟。由於棉花沾濕時會聚在一起,那就出現「彈不了」的狀態,廣東人就此創作了以下的一個歇後語:

濕水棉花——冇得彈

以下是《羊城網》對此歇後語的相關描述:

去年冬天蓋的棉被在今年拿出來用,往往已壓得又扁又實,蓋起來既不舒服也不暖和,舊時會拿去「彈棉花」——把被裏的棉花重新打鬆。但如果棉花濕了,那就變得又硬又重,再怎麼彈也彈不鬆了。

據筆者的經歷,沒店舖會承接這種「簡單任務」——人們只會自行拿藤條把棉被或棉衣打鬆。

石頭性堅硬,「堅過石堅」可理解作比石頭還要堅硬。由於「堅」可比喻真材實料或廣東人說的「有料」,所以「堅過石堅」可用以形容某人非常有料了。另一方面,石堅是一位已故藝人;活躍於粵語片時代的他,專飾演一些武功高強的大奸角。那個年代的武打角色大多找替身或以攝影技術來遷就,而石堅則是「食過夜粥」(正式拜師學藝,有真功夫),所以「堅過石堅」又可理解作比石堅此人還要「堅」。試想,功夫比石堅的還要厲害那就肯定相當「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