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網記者 李陽波 西安報道)「『百萬畝綠色碳庫』建設,就是探索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的現實路徑,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貢獻林業力量。」記者從陝西省林業局獲悉,在7月23日舉行的《陝西省「百萬畝綠色碳庫」試點示範基地建設規劃(2021—2030年)》評審會上,來自國家林草局和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等單位的7位專家學者,一致同意《規劃》通過評審,並希望能盡快實施同時發揮試點示範帶動作用。據悉,該規劃實施後,到2030年,陝西將新建高標準「綠色碳庫」示範基地42個,總面積達到112萬畝,屆時可實現吸收二氧化碳585萬噸。

在陝西榆林補浪河女子治沙連數代人的努力下,曾經的沙漠變成綠地。(記者李陽波 攝)

對實現陝西「雙碳」目標意義重大

據介紹,「綠碳」是指綠色植物捕獲並儲存於生態空間的碳,「綠色碳庫」則是指以森林、草原、濕地為主體的具有捕獲與儲存綠碳功能的生態空間,其佔據到全球陸地面積的70%以上。2020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要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就要開展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提升生態系統碳匯能力。而根據相關資料顯示,我國現有的森林和草原等植被,每年吸收了近一半排放出的二氧化碳,在全球碳循環中發揮着重要作用。

陝西地處我國內陸腹地,秦嶺是我國南北氣候的分界線,也是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陝西的生態環境保護不僅關係自身發展質量和可持續發展,而且關繫到全國生態環境大局。 此次通過評審的《陝西「百萬畝綠色碳庫」規劃》明確指出,到2025年,陝西將力爭初步建成覆蓋全省、類型多樣的高標準「綠色碳庫」示範基地70個、面積70萬畝,森林蓄積量增加185萬立方米,吸收二氧化碳338萬噸。到2030年,在鞏固提升已建「綠色碳庫」示範基地基礎上,新建高標準「綠色碳庫」示範基地42個、總面積達到112萬畝,森林蓄積量增加320萬立方米,吸收二氧化碳585萬噸。

評審會上,眾位專家一致認為,推進「百萬畝綠色碳庫」試點示範基地建設,對實現陝西「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以及應對氣候變化有着十分重要而深遠的意義。而《規劃》中提出的「綠色碳庫」碳匯計量監測體系和技術措施符合國家規範,對探索陝西「綠色碳庫」碳匯實現機制、推進生態空間賦值、加快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義。

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貢獻林業力量

此外,值得關注的是,當日與《「百萬畝綠色碳庫」規劃》一起通過評審的《陝西省林業發展「十四五」規劃》,不僅首次將林地、草地、濕地、荒沙荒漠、大地景觀生態空間五大陣地一體化進行總體布局,納入了所有的自然保護地。同時亦首次規劃通過生態保護、生態修復、生態重建、生態富民、生態服務、生態安全「六條戰線」實施生態空間系統治理,明確了森林、草原、濕地、荒漠化四大生態系統治理的目標任務。相關專家表示,近年來,陝西全省綠色版圖向北延伸400公里,植被覆蓋度達到60.68%。此次兩個規劃同時通過評審,相輔相成,對該省「碳達峰」「碳中和」目標而言,就如同一個「綠色雙保險」。

陝西省林業局局長黨雙忍在評審會上表示,「綠色碳庫」是一個全新課題,也是新時代給予林業部門的機遇和挑戰。陝西3億畝國土空間,其中2.2億畝是由林地、草地、濕地、沙地等組成的生態空間,而且都是正值青年、繼續成長的「綠色碳庫」。「開展『百萬畝綠色碳庫』建設,就是為凝聚共識、匯聚眾智,合力科學推進陝西生態空間治理、提升生態空間『畝產量』,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貢獻林業力量。」

責任編輯: 李知微